积累聚集;蕴积。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汉贾谊《旱云赋》:“相搏据而俱兴兮,妄倚儷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新唐书·李罕之传》:“﹝张言﹞善积聚,劝民力耕,储廥稍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五:“她慢慢移动脚步,向桥下走去,打算把积聚在心头的多年来的苦水尽情地倾吐。”
指积累聚集起来的物资或钱财。
《管子·轻重甲》:“为人君不能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君虽彊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汉书·高帝纪上》:“汉王听其计,使卢綰、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颜师古注:“所畜军粮芻稾之属也。”宋陈善《扪虱新话·张巡杀爱妾刘昌斩孤甥》:“睢阳不可全,孰若焚积聚,与士卒老弱俱奔而遗以空城,贼虽得之,势必不能守。”明唐顺之《叙广右战功》:“而贼以耳目,故益知官军虚实与民积聚少多,乘虚掠多,所入无一当而所噬无不饱。”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三:“我一时竟忘了几日后不得不付的房金,忘了囊中本来将尽的些微的积聚,便慢慢的走上了闸路的估衣铺去。”
犹聚敛。
《宋书·王弘传》:“﹝王珣﹞颇好积聚,财物布在民间,珣薨,弘悉燔烧券书,一不收责。”《魏书·安原传》:“原兄弟外节俭,而内实积聚,及诛后,籍其财至数万。”
中医指腹内结块的病症。
《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汉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积聚总括》:“五积六聚本《难经》,七癥八瘕载《千金》。”晋葛洪《抱朴子·极言》:“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宋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臣近患积聚,医云据病当下,一日而愈;若不下,半月而愈。”
【积累】释义:
亦作“积絫”。逐渐聚集。
《汉书·叙传上》:“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絫之业,然后精诚通於神明,流泽加於生民。”颜师古注:“絫,古累字。”宋陈亮《何茂宏墓志铭》:“公之父必欲其二子由科举自奋,公独以其餘力助理家事,积累至巨万。”明桂衡《<剪灯新话>序》:“盖宗吉以褒善贬恶之学,训导之间,游其耳目於词翰之场,闻见既多,积累益富。”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看人活一辈子,不能像小家雀似地给自己造一个小窝窝就算了事,更不是积累点资本好爬上去出人头地。”
指逐渐积聚起来的成绩、经验、知识等。
巴金《随想录·病中》:“他五十几年的工作积累、文学成就,人所共睹。”张志民《北疆见闻》:“像我这样曾有过一点生活积累,业已‘人过中年’的人,也该常下来走走。”
指国民收入中用在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
【积蓄】释义:
积聚;贮藏。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刑相生》:“﹝召公﹞亲入南亩之中,观民垦草发淄,耕种五穀,积蓄有餘,家给人足,仓库充实。”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幼年颇看经书,隐居不仕,惟以务农为活,积蓄多年,广有钱穀,家业颇丰。”巴金《利娜·第五封信》:“得了钱她们就积蓄起来,不给男人用。”
指积蓄的财物。
《史记·高祖本纪》:“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明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且江北人家素无积蓄,今岁原是子粒不收,起运京粮多从远处糴买,致之甚艰。”《红楼梦》第一一八回:“贾环本是一个钱没有的,虽是赵姨娘有些积蓄,早被他弄光了。”巴金《奴隶的心》:“他越想越苦恼,加以他做了多年的奴隶,并没有积蓄,赔不起这一笔钱。”
蕴积,蕴蓄。
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自笑我非天,生事多契阔。积蓄万古愤,向谁得开豁。”清梅曾亮《<柏枧山房集>自序》:“右军《兰亭》之咏,不殊常语;安仁《金谷》之诗,未闻好词。何者?意非积蓄,词由豪举。”
指蕴蓄的思想、情感。
宋文天祥《跋李龙庚殿策》:“君非碌碌,意积蓄必有深厚,故予独探其心表而出之。”
【累积】释义:
积累;聚积。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叠增益。”《后汉书·乐成靖王萇传》:“萇到国数月,骄淫不法,愆过累积,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萇罪至不道。”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明张居正《纂修事宜疏》:“大约一月之终,可完一年之事;一季之终,可完三年之事。从此渐次累积,然后成功可期。”
【聚积】释义:
犹聚合。
《史记·天官书》:“故北夷之气如羣畜穹閭,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犹储蓄。指储存备用之物。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近日窃闻邻郡数胜,颇得马畜,屠其栅垒,火其聚积。”
逐步地聚集。如:只有进行艰苦的聚积革命力量的工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散】释义:
离散;别离。
《左传·桓公五年》:“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涉自从胡氏母子两头分散,终日闷闷不乐。”巴金《怀念萧珊》四:“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
散发;施与。
《史记·货殖列传》:“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孔子家语·儒行解》:“分散者,仁之施也。”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利用自居贵位,积聚巨万,不知分散。”
指分配。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在塚上分散的衣物数目,小生也多听得明白。”
分开;散开。
《南史·孝义传下·卫敬瑜妻王氏》:“墓前柏树忽成连理,一年许还復分散。”唐韩愈《黄陵庙碑》:“庭有石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因为未开枪时,群众已经分散。”
【散开】释义:
向四处分散。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七:“大家听得兴趣很浓,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疑虑的乌云开始慢慢散开。”丁玲《母亲》四:“大家吃了一会茶,吃几样厨房里做的点心,随随便便谈话,才散开了坐。”
军事术语。分队在敌火下运动,为便于利用地形,发扬火力,减少伤亡,而加大兵与兵的间隔距离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