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不露。
《隋书·高祖纪上》:“高祖甚惧,深自晦匿。”宋苏轼《江瑶柱传》:“媚川深自晦匿,尝喟然谓其孙子曰:‘匹夫怀宝,吾知其罪矣!’”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敏树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持一刺,干謁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