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恍忽”。迷离,难以捉摸。
《韩非子·忠孝》:“世之所为烈士者……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乎周览泛观,瞋盼轧沕,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崖。”唐杜甫《西阁》诗之二:“恍惚寒江暮,逶迤白雾昏。”明王鏊《震泽长语·仙释》:“世有恍惚不可知者三:鬼神也,神仙也,善恶之报应也。”鲁迅《<准风月谈>前记》:“一切含胡和恍忽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
迷茫;心神不宁。
《东观汉记·郅恽传》:“令为狂疾,恍惚不自知所言。”唐锺辂《前定录·袁孝叔》:“母尝得疾恍惚,踰月不痊。”《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六师战惧惊嗟,心神恍忽。”明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不幸良人遭困顿,精神恍惚如醺。”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二场:“议论元帅?那我非但不敢,而且不忍,只是我这几天有些神思恍惚。”
倏忽,瞬息之间。
南朝宋鲍照《代昇天行》:“翩翻类迴掌,恍忽似朝荣。”黄节补注引吕延济曰:“翩翻、怳惚,谓须臾间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忽悟其已死,叱之……恍惚不见,帝兀然不自知,惊悸移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女推儿榻上,恍惚已杳。”
形容疾速。
唐李白《天马歌》:“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躡恍惚。”
仿佛;近似。
宋叶适《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其树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尘世。”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臣国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杨朔《印度情思》:“一睁眼,只见身边的星星,地面的灯火,密密点点的,恍惚是天上地下撒满珍珠,连成一片。”
轻忽。
《后汉书·冯衍传下》:“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李贤注:“恍忽,犹轻忽也。”
【模糊】释义:
亦作“模胡”。
1.不分明;不清楚。唐崔珏《道林寺》诗:“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元王仲诚《斗鹌鹑·避纷》套曲:“昨霄酩酊,今日模糊,来日醺酣。”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乃张灯入室……不禁心伤泪涌。又恐泪眼模糊,失所欲见。”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但《译文》中插图的模胡,是书店和印局应负责任的。”
谓草率,马虎。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自被严詔,终全大节,非特误国偷生之辈,不足供其奴隶,即仓猝遇寇,模糊捐生,幸厠忠义之林者,亦岂足比拟百一哉。”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混淆。如:不要模糊了界限。
糢糊:不清楚;不分明。
宋苏轼《凤翔八观·石鼓》诗:“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糢糊半已似瘢胝,詰曲犹能辨跟肘。”一本作“模糊”。
【隐约】释义:
困厄;俭约。
《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陈鼓应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王逸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典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李贤注:“隐,静也。约,俭也。”宋曾巩《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谓义深而言简。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司马贞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张守节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迁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宋欧阳修《谢氏诗序》:“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依稀不明貌。
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唐韩愈《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潼关。”洪深《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清晰】释义:
清楚明晰。
清薛福成《滇缅分界通商事宜疏》:“西南一隅,本多不甚清晰之界。”巴金《家》三:“这些话一字一字地送进了觉慧的耳里,非常清晰。”杨朔《月黑夜》:“他的人虽然死了,他的形象却更清晰、更高大,活生生地刻印在李排长的心中。”
【清楚】释义:
清晰;明白;有条理。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蜀门讽》:“蒋貽恭本江淮人,无媚世之諂,有咏人之才。全蜀士流,莫不畏惧。初见则言词清楚,不称是非,后来则脣吻张皇,便分丑美。”《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等我把这件事料理清楚了,来接大哥。”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五:“大文,先把你的案头整理清楚。”浩然《艳阳天》第十一章:“马连福说:‘分麦子的事儿不是早就说清楚了,你们怎么一个劲地穷嘀咕!’”
清朗。
宋罗烨《醉翁谈录·烟花品藻》:“不随红紫争妍媚,清楚精神自一家。”
清峻严整。
宋林逋《台城寺水亭》诗:“清楚曾经晋,荒唐直到隋。”明汤显祖《紫箫记·心香》:“善才姐,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説道院清楚,胜却人间多少。”
整理。
《英烈传》第六回:“只见这些和尚走来埋怨説:‘你把这些柴乱堆乱塞,到要我们替你清楚,你独自在此耍子。’”
犹齐楚。清洁整齐。
《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虽然女子,却只打扮如男子,衣服、鞋袜,头上头髮,前齐眉,后齐项,一似个小头陀,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内茶饭针线。”《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那女子,人物清楚,比门前站的,更胜几分。”
了解。
吉学霈《洛阳桥上》:“当然啦,我清楚咱们的干部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
【清醒】释义:
(头脑)清楚,明白。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卢子发:‘白帝城头二月时,忍教清醒看花枝。’”巴金《爱的摧残》:“我到了静卧在冷月下的街上,我的脑子突然清醒了。”
引申谓白日,白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
(神志)由昏迷恢复正常。
《英烈传》第十八回:“我女儿日间亦是清醒,但到得晚上,便见十分迷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生矇瞳中,觉有人揣而抗之。略开眸则花姑子立牀下,不觉神气清醒。”洪深《飞将军》:“请你好好地看护他,等他清醒,好好地向他解释。”
清晰;不模糊。
李广田《金坛子·冬景》:“﹝新娘子﹞虽已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却还眉目清醒,手脚伶俐。”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九:“这会听着小常的话,觉着眉目清醒,也用不着插嘴问长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