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鲁迅《呐喊·风波》:“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鲁迅《彷徨·高老夫子》:“当初,是自己的耳朵也听到自己的嘴说些什么的,可是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曹禺《雷雨》第一幕:“你以为我真胡涂,不知道你同那混帐大少爷做的事么?”
【昏瞶】释义:
谓眼睛昏花。
清李渔《凰求凤·先醋》:“我七旬已过,适当谢事之年,昏瞶双眸,不辨屏间雀影。”
糊涂;认识模糊。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医理》:“后检方书,明有莱菔可解参毒之説,何昏瞶一至此耶!”
迷糊;昏迷。
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已而天子闻太师不粥,遣中使问太师天下大计。太师迷惑昏瞶。”清东轩主人《述异记·托体复生》:“吾乃嘉兴北门外某姓之女,年十七,尚未适人,偶患病昏瞶,似一梦然,今始甦醒。”《狮子吼》第二回:“目前如见无数夜叉,驱杀千百地狱人,惊悸之餘,时作昏瞶。”叶紫《夜的进行曲》:“眼睛一朦胧,头脑就觉得更加沉重而昏瞆。”
【颟顸】释义:
面大貌。
五代和疑《宫词》之十二:“顢頇冰面莹池心,风刮瑶阶腊雪深。”
糊涂而马虎。
《朱子语类》卷九三:“居仁谓伊川顢頇语,是亲见与病叟书中説。”清赵翼《题竹初为袁赵两家息词后》诗之二:“各挟雌黄诉到官,阎罗包老也顢頇。”《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儒老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顢頇了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章:“他颟顸地蹲在女儿身边,用大手抚摸着她凌乱的头发。”
【戆直】释义:
迂愚刚直。
唐元稹《酬李相公》诗:“戇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宋史·韩世忠传》:“性戇直勇敢忠义;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明史·沉鍊传》:“塞外人素戇直,又稔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鍊。”沙汀《一个秋天晚上》:“便是班长,也都忽然开朗,为了所丁的善良戆直而发笑了。”
【笨拙】释义:
愚笨;不灵巧;不伶俐。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这些早期的革命作家﹞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可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姚雪垠《长夜》九:“王成山的手指又粗又硬,十分笨拙。”巴金《寒夜》五:“他的笨拙的口舌能够表达他的感情么?”
【精明】释义:
明洁至诚。
《礼记·祭统》:“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齐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於神明也。”汉班固《白虎通·杂录》:“斋者,言己之意念专一精明也。”
纯洁聪明;精细明察。
《国语·楚语下》:“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宋曾巩《开府仪同三司制》:“某材资桀异,识虑閎深,庄重足以镇浮,精明足以成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南皮令﹞贫无归计,復理旧业,则精明果决,又判断如流矣。”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
光亮。
汉刘向《说苑·说丛》:“镜以精明,美恶自服,衡下无私,轻重自得。”宋苏轼《前怪石供》:“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宋梅尧臣《表臣斋中阅画而饮》诗:“古绢蠹已尽,彩色无精明。”
鲜明。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及闻公来,吏士踊跃传呼,旗斾精明,皷角讙亮。”
精力旺盛,耳目聪明。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是故身精明,难衰而坚固,寿考无忒,此天地之道也。”宋范仲淹《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工部侍郎致仕郎简﹞今八十三岁,精明不衰。”
精通。
《南史·儒林传·贺德基》:“德基於《礼记》称为精明,位尚书祠部郎。”《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况业医者艺不精明下能为上工,业不专科则不能入妙。”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八·杨埙》:“天顺间有杨塤者,精明漆理,各色俱可合,而於倭漆尤妙。”
精要明白。
宋司马光《述<国语>》:“故其辞语繁重,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明唐顺之《答王生宗道书》:“且如德州接递一事,乃是据宗道口説,故叙事中此一段稍觉精明。”
光明;晴明。
《淮南子·览冥训》:“於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汉书·陈汤传》:“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宋司马光《苦寒行》:“阴烟苦雾朝不散,旭日不復能精明。”
谓眼睛明亮。
《北史·儒林传下·刘炫》:“炫眸子精明,视日不眩,强记默识,莫与为儔。”宋欧阳修《乞外任第一表》:“惟两目之旧昏,自去秋而渐剧,精明晻蔼,瞻视茫洋。”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两眼精明通透,像两颗黑宝石一样。”
【糊涂】释义:
头脑不清;不明事理。
《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金元好问《送高信卿》诗:“万事糊涂酒一壶,别时聊为鼓咙胡。”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每一个糊涂的人都清醒起来。”
模糊。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将舃底向土墙上抹得字跡糊涂,方纔罢手。”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因此上落魄江湖载酒行,糊涂了黄粱梦境。”明唐寅《出塞》诗之二:“功成筑京观,万里血糊涂。”清洪昇《长生殿·窥浴》:“腮边花粉糊涂,嘴上臙脂狼藉。”
含糊,不明确。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晦菴也没奈他何。只得糊涂做了不合蛊惑上官,狠毒将他痛杖了一顿,发去绍兴,另加勘问。”《儒林外史》第五十回:“不但人拿的糊涂,连这牌票上的文法也有些糊涂。”
方言。指糊状的食品。
柯岩《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四》:“河南农村有个习惯,一到饭时就好拿着馍,端着‘糊涂’到饭场圪蹴着,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连说话带喝汤。”《中国歌谣资料·山东临沐民歌·要吃元亨饭》:“煎饼粗,糊涂薄,肚子吃不饱,怎么能干活!”
【蒙懂】释义:
1.糊涂;不明事理。); 2.指景物模糊不明。【颟顸】释义:
面大貌。
五代和疑《宫词》之十二:“顢頇冰面莹池心,风刮瑶阶腊雪深。”
糊涂而马虎。
《朱子语类》卷九三:“居仁谓伊川顢頇语,是亲见与病叟书中説。”清赵翼《题竹初为袁赵两家息词后》诗之二:“各挟雌黄诉到官,阎罗包老也顢頇。”《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儒老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顢頇了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章:“他颟顸地蹲在女儿身边,用大手抚摸着她凌乱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