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河姆渡文化
【全拼】 hé mǔ dù wén huà
【释义】
  • 我国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为浙江省馀姚县河姆渡遗址的三、四层。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当成熟的木构技术。生产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凿,农耕用的骨耜和狩猎用的骨镞等。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主要是釜、钵、罐、盆、盘等五种,有类似鼎足的支座,但没有豆、鼎等器,陶器上广泛应用了绳纹和刻画动植物形象的花纹。同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说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还饲养了狗、猪和水牛等家畜。据碳-14法测定,河姆渡三、四层的年代,约为公元前四千八百多年。

  • 【例句】 1、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
    2、 B;在浙江余姚遗址中出土的朱红色木胎漆碗被证明是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遗物,这证明漆器的使用在此之前。
    3、 文化遗址
    4、 文化
    【相关词】 -河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楚河汉界” “长河” “长河”,  河蟹 。河清海晏 《呼兰河传》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江大河》 《悲伤逆流成河》 《浪淘沙·北戴河》 《清明上河图》 《湄公河行动》 《西小河的夏天》 《银河护卫队》 《银河补习班》 《黄河》 《黄河象》 一河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