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汉隶
【全拼】 hàn lì
【释义】
  • 汉代通行的隶书。

    元郝经《书<磨崖碑>后》诗:“正笔篆玉藏李斯,出笔存锋兼汉隶。”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尝见友人以汉隶自夸,余誚之曰:此不过於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枉其名曰隶。”清叶廷琯《吹网录·承安宫鼎铭》:“阮氏《钟鼎彝器款识》定此器为汉物者,以铭文字体於汉隶为近。”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而先伏生所口授者,缘其写以汉隶,遂反称今文。”参见“隶书”。

  • 指汉朝的属吏。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

  • 【例句】 1、简板上的远不像碑刻上的那样严整、肃穆、气势恢宏,
    2、 近人康有为极力推崇,并写文赞扬它。
    3、 在文化大冲撞、变革的背景下,书的创作与传统有了极大的区别。
    【相关词】 (南汉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红装。 “楚河汉界” “汉光”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汉民族传统服饰” “痴汉   朕说历史·汉代篇   汉武帝  汉元帝  汉哀帝  汉服  汉朝  汉江怪物  白金汉宫  贝克汉姆 《不爱长城非好汉》 《实用汉语口语五百句》 《汉书》 《汉武大帝》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