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含蓄
【全拼】 hánxù
【释义】
  • 亦作“含畜”。容纳;深藏。

    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森沉固含蓄,本以储阴姦。”宋司马光《和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诗:“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金秦略《拳秀峰》诗:“大都一拳许,含蓄华与嵩。”

  • 谓言语、诗文等意未尽露,耐人寻味。

    《朱子语类》卷三八:“至於上大夫之前,则虽有所諍,必须有含蓄不尽底意思,不知侃侃之发露得尽也。”清方宗诚《<古文简要>序》:“或含畜而深婉,或沉鬱而顿挫。”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二》:“例如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孙犁《秀露集·进修二题》:“所谓含蓄,就是不要一泻无遗,不要节外生枝,不要累赘琐碎,要有剪裁,要给读者留有思考的馀地。”

  • 【例句】 1、他为人兼有傲慢、含蓄和爱挑剔的性子。
    2、 他的笑容是牵强的,含蓄的。
    3、 它们含蓄地鼓励在整个团队中以‘如果……
    4、 关于爱,我们可以说,越纯洁越含蓄
    【近义词】 1. 含蓄 - 委婉

    【委婉】释义:

  • 形容歌声抑扬婉转。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 形容言词曲折婉转。

    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我便委婉的将人们的批评告诉了他。”沙汀《淘金记》二五:“她说得详尽而委婉。”

  • 2. 含蓄 - 婉转

    【婉转】释义:

  • 犹辗转。

    《淮南子·精神训》:“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高诱注:“抱天命而婉转不离违也。”《后汉书·马援传》:“晓夕号泣,婉转尘中。”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聂绀弩《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婉转呻吟,披发大叫,遍体搔抓,捶床顿足,自己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为什么,要什么。”

  • 曲折。

    南朝梁武帝《紫兰始萌》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唐鲍溶《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宴》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你看雕栏婉转,画槛玲瓏,上下三层,高低百丈。”

  • 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清陈维崧《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之十:“传语东君须婉转,此情莫遣外人知;除説与杨枝。”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王教授婉转地告诉她:‘像林道静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找职业是很不容易的。’”

  • 形容声音抑扬起伏。

    唐高璩《和薛逢赠别》:“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红楼梦》第二三回:“只听见墻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巴金《家》二九:“声音婉转而凄哀,里面似乎含着无处倾诉的哀愁。”

  • 绵密貌。

    《文选·潘岳<射雉赋>》:“尔乃搫场柱翳,停僮葱翠,緑柏参差,文翮鳞次,萧森繁茂,婉转轻利。”徐爰注:“上则萧森,下则繁茂,而实绸繆轻利也。婉转,绸繆之称。”

  • 犹斡旋。从中调和。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亲王为之婉转,遂得昭雪。”

  • 3. 含蓄 - 宛转

    【宛转】释义:

  • 随顺变化。

    《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成玄英疏:“宛转,变化也。復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文子·守无》:“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明人押字之式》:“故京师有卖花字者,随人意欲,必有宛转藏顿。”

  • 回旋;盘曲;蜿蜒曲折。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王逸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明袁凯《杨白花》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房櫳间,谁能復禁尔?”清刘大櫆《游黄山记》:“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冯至《十四行诗》:“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 谓含蓄曲折;委婉。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迴雪。”唐刘禹锡《<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訐如吴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姦贼,不妨直駡。”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

  •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宋陈恕可《齐天乐·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明刘易《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閒坐弄参差。”《霓裳续谱·黄昏后倚阑干》:“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周立波《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

  • 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唐元稹《莺莺传》:“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清葆光子《物妖志·赤蛇》:“公初不纳,后见丰姿艷冶,宛转依人,不能定情,遂与共枕。”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彬彬已很会宛转作态了。”

  • 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融羊牛脂,灌於蒲臺中,宛转於板上,桵令圆平。”宋苏轼《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臠,宛转而不忍下咽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朱自清《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

  • 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家有好学者,宛转致之。”明张煌言《罗子木诗序》:“罗生流离沧溟,宛转岛屿间,欲出奇计以救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梅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即强而后可,亦必宛转报復。”

  • 指周折。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我见师父藏头露尾不肯直説出来,所以也做哑装呆,取笑一回。却又一件,这是家姑从幼许我的,何必今日又要师父多这些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安老爷﹞自从见了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

  • 犹通融或斡旋。

    宋张九成《横浦语录》:“一士夫以改官,少一二纸举状,再三恳求宛转当路,其意甚切。因谓之曰:‘某平生不能为人宛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今又见他这番深心厚意,宛转成全,又是欢忻,又是感激。”

  • 10.谓光阴流逝。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唐李德裕《鸳鸯篇》诗:“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明张居正《元夕行》:“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

  • 11.缠弓的绳。

    《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晋郭璞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郝懿行义疏:“宛转,绳也。”

  • 4. 含蓄 - 蕴藉

    【蕴藉】释义:

    <书>(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风流~|意味~|~的微笑。
    【反义词】 1.含蓄 - 明白

    【明白】释义:

  • 清楚;明确。

    《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唐元稹《四晧庙》诗:“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朱子语类》卷六七:“《易传》明白,无难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到底还是读书人説话明白。”茅盾《右第二章》:“四个五个黑点盘旋着来了,渐渐儿低了,那银灰色的机翼上两个红圆圈儿也看得明白了。”

  • 确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安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既总闲牧,因择良马内范阳,又夺张文儼马牧,反状明白。”宋周密《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继得旨:陈晦援证明白,无罪可待;倪思轻侮朝廷,肆言诬罔,可特降两官。”《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既贜证刀杖明白,叫小廝与我拴锁在门房内,明日写状子送到提刑所去。”

  • 明净;白净。

    《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復朴。”唐孙棨《北里志·王团儿》:“次曰福娘,字宜之,甚明白,丰约合度,谈论风雅,且有体裁。”宋王谠《唐语林·企羡》:“澹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崔鉉辟入幕。”元宋旡《次友人春别》诗:“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

  • 清白;光明。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王逸注:“言己修行清白,皎然日明。”《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宋欧阳修《刘公墓志铭》:“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清魏源《圣武记》卷七:“今日召见,果安详諳练,明白诚实。”

  • 公然;显然;不含胡。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夜与妻故来相别,不敢明白见你。”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那里是着我叫,明白是羞我。”《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民女的家事官长怎么晓得的这样详细?还要求明白指教。”杨朔《昨天的临汾》:“来人左臂上绾的一块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诉我他是八路军的人员。”

  • 了解;知道。

    《老子》:“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宋欧阳修《经旨·春秋论下》:“此疑似难明之事,圣人尤当求情责实以明白之。”巴金《中国人》:“他大概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无论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国。”

  • 聪明;懂道理。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虑。”《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説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老舍《新爱弥耳》:“小孩子们不跟他玩耍,因为他明白,而他们糊涂。”

  • 犹明证。

    《晋书·王恭传》:“﹝王国宝﹞与其从弟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

  • 辩明;辩白。

    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生前无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

  • 10.了当。

    《何典》第二回:“若未曾明白,要防他赶上司。”刘半农注:“明白,了当也。”


  • 2.含蓄 - 直率

    【直率】释义:

  • 谓坦率陈述。

    宋苏辙《御试制策》:“凡制策之所以问臣者,臣谨已直率愚意,窃揣而妄论之矣。”

  • 真率;坦率。

    明李东阳《宾山楼诗序》:“盖其风采修洁,如司马长卿之一坐尽倾,意度直率。”老舍《二马》第三段九:“自然信里没有写得这么直率不客气,可是她,又不是个傻子,难道看不出来吗!”

  • 直露。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诗笔固不宜直率,尤切忌刻意为曲折。”


  • 3.含蓄 - 露骨

    【露骨】释义:

  • 尸骨暴露。

    《晋书·成都王颖传》:“黄桥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惻。”

  • 瘦骨嶙峋貌。

    宋苏轼《见长芦天禅师三绝》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元范梈《题秋山图》诗:“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

  • 用意十分明显,毫不含蓄。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茅盾《子夜》二:“大家一听这话太露骨,谁也不愿意多嘴。”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秀苇一看见刘眉的画高高挂在世界名画中间,不禁又格格笑起来,笑声公开的带着露骨的嘲讽。”


  • 【相关词】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不含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内含 包含 匿瑕含垢 口含 口含天宪 口含钱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含一之德 含丝虫 含义 含仁怀义 含伤 含俱録 含元 含元殿 含光 含养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