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酣畅
【全拼】 hānchàng
【释义】
  • 畅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述请约,盛陈器玩,与之酣畅。”《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此番所得,倒有百金,张相尽付之酒家,供了好些时酣畅。”

  • 畅快;舒适。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四:“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正饮到酣畅之际,忽元微之差人来,寄书问候。”沙汀《记贺龙》二四:“他是笑得那样酣畅,以至于呛咳起来了。”

  • 感情饱满,表达尽意。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然笔锋恣横酣畅,似尤胜《金瓶梅》。”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春风化雨这个辞所包含的诗意,和这儿的‘秋云’、‘夏云’、‘皓月’、‘流水’的譬喻比起来,便显示得没有那么酣畅。”冯骥才《雕花烟斗》:“在这里,可以见到世纪前青铜器上怪异的人形,‘彩陶文化’所特有的酣畅而单纯的花纹。”

  • 【例句】 1、酣畅
    2、 这一觉睡得好不深沉,好不酣畅
    3、 《花花公子》一经问世就卖出5万多本,它那酣畅的享乐主义和机智自信的基调完全征服了男性读者。
    4、 这首诗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近义词】 1. 酣畅 - 畅快

    【畅快】释义:

  • 舒畅快乐。

    《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伏乞宸断,将京等一干党恶人犯,或下廷尉,以示薄罚,或致极典,以彰显戮……庶天意可回,人心畅快,国法以正,虑患自消。”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一技养生》:“其僕亦有时来,皆楚囚相对,非復从前畅快矣。”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每逢大妈心情不好的时候,跟小契谈谈,就觉得畅快一些。”

  • 指使舒畅快乐。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若自伤损相残暴,则恐怕倾頽了赵国……我则怕畅快了秦朝。”

  • 尽兴;尽情。

    《老残游记》第一回:“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日设席闹的十分畅快。”巴金《新生·四月十九日》:“我扑倒下去,把头放在她底怀里,孩子似地畅快地哭起来。”叶圣陶《城中·微波》:“忆云这才遇到了母亲似地,在他怀中依贴个畅快。”

  • 直爽;直率。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这团长是这么一个精干畅快的人,他说话是那么明确肯定。”梁斌《播火记》四:“晚上你要好好跟大贵说话,要畅快点,他是个梗直人,刚性子脾气!”

  • 2. 酣畅 - 痛快

    【痛快】释义:

  • 高兴;舒畅。

    金元好问《忠武任君墓碣铭》:“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痛快,唯遗臭无穷是所得耳。”《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我们本来很高兴的,被这翠环一个人不痛快,惹的我也不痛快了。”冰心《再寄小读者》九:“当你跑着跳着的时候,和暖的风吹拂在脸上,你心里觉得多么快乐,痛快!”

  • 指使舒畅、高兴。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沐浴》:“先调水性……使水乳交融而不觉渐入佳境而莫知,然后纵横其势,反侧其身,逆灌顺浇,必至痛快其身而后已,此盆中取乐之法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看,这又是桩痛快人心的事!”《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府署信》:“今日午刻,丁令差乡勇飞报……已将周立春擒获,痛快人心。”

  • 干脆;直爽。

    宋朱熹《答徐子融》:“大率子融志气刚决,故所见亦如此痛快直截,无支离缠绕之弊。”《花月痕》第七回:“你这议论,实在痛快!”老舍《全家福》第三幕:“我已经跟他谈了两次,他躲躲闪闪,不说痛快话,您跟他谈谈吧!”

  • 指书法、文章流利畅快。

    《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宋杨万里《答张功父寺丞书》:“后山清厉刻深之句,寳晋沉著痛快之字,盪耳目而醒肝胆。”元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二》:“东坡先生有《昆阳城赋》,殊俊健痛快。”参见“沉著痛快”。

  • 3. 酣畅 - 舒畅

    【舒畅】释义:

  • 舒服畅快。

    唐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然顾天窥地,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復能久为舒畅哉?”明方孝孺《学士亭记》:“安能舒畅其心神,流浹其情志乎!”叶圣陶《游了三个湖》:“湖面宽了,游人划船才觉得舒畅,望出去心里也开朗。”

  • 【反义词】 1.酣畅 - 郁闷

    【郁闷】释义:

  • 积聚在内心的烦闷。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清河太守华表召輅为文学掾”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虽在大州,未见异才可用释人鬱闷者。”唐柳宗元《斩曲几文》:“鬱闷结涩,癃蹇艰难。”巴金《<秋>序》:“在我的郁闷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郁的颜色。”

  • 沉闷;不舒畅。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快与我等拆了面前短壁,拦着十分鬱闷。”沈从文《边城》十九:“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

  • 谓烦闷郁结。

    阿英《从<拷红>说起》:“红娘因为受了一肚子闷气,再加又委曲求全的将老夫人说服,郁闷在心找机会发泄。”罗荪《深切的悼念》:“﹝屈原的形象﹞在观众心里唤起来的正是郁闷在人民心底的呼声。”

  • 见“鬱冒”。


  • 【相关词】 乐酣 兴酣落笔摇五岳 半酣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卧榻岂容酣睡 婪酣 恒舞酣歌 战酣 昏酣 曛酣 正酣 沈酣 沉酣 犹酣 目酣神醉 笔酣墨饱 笔饱墨酣 虾酣 贯酣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