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骸骨
【全拼】 háigǔ
【释义】
  • 尸骨。

    《吕氏春秋·禁塞》:“故暴骸骨无量数,为京丘若山陵。”《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唐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梵语浮图)於此,为小师藏骸骨之所。”清唐甄《潜书·任相》:“奈何身死之后,憾及骸骨,曾不得比於狗马,此良臣谋士所为望国门而却步者也!”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现在时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于是,我想把这些病弱的骸骨送进‘孩儿塔’去。因为孩儿塔是我故乡义冢地中专给人抛投死儿的所在。”

  • 指身体。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然余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陈衍《元诗纪事·陈元旦》:“﹝《南翁梦録》云﹞元旦上书,不报,乃乞骸骨而去。”

  • 【例句】 1、耶和华说,到那时,人必将犹大王的骸骨和他首领的骸骨,祭司的骸骨,先知的骸骨,并耶路撒冷居民的骸骨,都从坟墓中取出来,
    2、 他们摧毁教堂,把圣殿当马厩,翻掘圣徒的坟墓,抛散其骸骨
    3、 几只兀鹰停在这只死去的野兽身上,把肉吃得光光的飞走了,只剩下这副干净的骸骨
    4、 他使我从骸骨的四围经过,谁知在平原的骸骨甚多,而且极其枯干。
    【近义词】 1. 骸骨 - 尸骨

    【尸骨】释义:

  • 同“尸骨”。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 死者的遗骨。

    萧三《蒋军士兵歌》:“活时穿不暖,吃不饱,死了尸骨满地抛。”

  • 2. 骸骨 - 尸骸

    【尸骸】释义:

  • 犹尸体。

    《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县尹邱恢﹞将刘元八病死妻陈氏庆一违例开棺检验,暴露尸骸。”明无名氏《鸣凤记·灯前修本》:“我死之后,你将我尸骸暴露休埋葬。”

  • 指形状、样子。含贬意。

  • 犹尸体。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萧三《放下锄头,拿起刀枪》诗:“掩埋了尸骸呀,硬着心肠!放下锄头呀,拿起刀枪!”

  • 3. 骸骨 - 死尸

    【死尸】释义:

  • 死人的遗体。

    《关尹子·釜》:“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壶史》:“又言刺客死尸亦不见,所论多奇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谚曰:‘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晓行狼虎路,夜伴死尸眠。”

  • 詈词。

    茅盾《子夜》十五:“你没看见那些死尸多么凶呀!”

  • 【相关词】 业尸骸 乞骸 乞骸骨 体骸 六道骸 六骸 冤骸 匄骸骨 四体百骸 四肢百骸 土木形骸 官骸 尸骸 弃骸 归骸 形骸 忠骸 打骸垢 捐骸 支骸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