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回响。
明屠隆《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笺·滚凳》:“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巴金《灭亡》第十九章:“立刻‘他’底血淋淋的只有半边脸的头在空中滚动,两只血红的眼睛对他圆睁着,好像在责备他怕死一般。”杨朔《潼关之夜》:“一种熟习的柔软的话语滚动在我耳边。”
【转动】释义:
转身活动。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筋骸挛缩,转动艰难。”丁玲《韦护》第三章:“只要他轻微的转动一下,她便惊醒了。”
变动,移动。
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俊道:‘如何这里数路应副,钱粮尚有不前?那里些小粮,一年已后无粮,如何?’张太尉道:‘我那里一年已外不别做转动?’”
走动。指外出谋生。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兄弟,既然你要转动。我与你三封书,投託三个人去。”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那乡村里老的每便道:‘陈虎,你也转动咱。’”
泛指行动。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我岂是要打你!只为我们这些伙计,见我不动手,只道有甚私弊,故此不得不依他们转动。”
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直线为轴作圆周运动。
《朱子语类》卷六九:“若是圆时,便转动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一排排车有秩序地平列着,机器转动着,响声很高。”
【动荡】释义:
亦作“动盪”。使起伏;不平静。
《史记·乐书论》:“故音乐者,所以动盪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偶成十六韵》:“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朱子语类》卷十六:“如水相似,那时节已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又怕於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明高启《游灵岩记》:“虚明动盪,用号奇观。”
比喻局势、情况不安定,不太平。
艾青《我的父亲》诗:“在最动荡的时代里,度过了最平静的一生。”丁玲《悼念茅盾同志》:“他总是力求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描绘出社会的激剧动荡。”
见“动荡”。
【晃动】释义:
摇动。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似这般花月神仙,晃动了文章鉅公。”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墙壁上晃动着她抖抖索索的身影。”骆宾基《寂寞》一:“偶尔我的耳朵激起一阵剧烈的嗡鸣,身子前后晃动。”
【活动】释义:
指物体运动。
宋文天祥《和萧秋屋韵》:“星辰活动惊歌笑,风露轻寒敌拍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机件依然活动,只是旧的太不像了。”老舍《离婚》第十五:“南边的大桥上,来来往往不断的人马,像张活动的图画。”
灵活;不固定。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见刘官人手脚活动,便拔步出房。”《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间壁有箇张大嫂,为人甚是活动。”老舍《四世同堂》三八:“你别老一把死拿,老板着脸作事;这年月,那行不通!你也得活动着点,该应酬的应酬,该送礼的别怕花钱!”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游击队是活动的,粮站可没那么灵便。”如:活动房屋。
动摇。
《红楼梦》第九五回:“见妙玉略有活动,便起身拜了几拜。”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以他的扔过石锁的手,只这么一撩,已撩活动了她的两个牙,血马上从口中流出来。”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十章:“不光她不反对,连我兄弟家,我老叔家,都叫我说得有个活动意思了呢。”
指言语生动活泼。
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三》:“所病者,层砌堆叠而乏疏畅活动之工。”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觉文气不如后邨活动矣。”
活跃;活泼。
茅盾《虹》三:“剪发的空气早已在流动,那一天却突然成为事实。几个在学生会里最活动的人首先剪了。”鲁迅《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
指经济宽裕。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单裁缝﹞因见韦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妻,遂就了这头亲事。”徐特立《留法老学生之自述》:“他三十岁后,因家中吃饭的人太多,丢书不教,去学做线香。一家大小都能做线香,比教书活动得多。”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从事的行动;从事有目的的行动。
巴金《家》二五:“他的活动,他的工作,他的志愿,他都不让家里的人知道。”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五:“第三队的队长是郑含华,先分配到沙市、荆门一带,后至老河口、襄阳、樊城以及巴东等地活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只能在少数人当中活动活动。”
指钻营、说情或行贿。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他们家里就没有种什么地,他们是靠租子生活,主要的还是靠钱文贵能活动。”沈从文《主妇集·王谢子弟》:“七爷静极思动,自以为天津有门路,活动很有把握,自告奋勇来天津办理这件事。”
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杨氏三十六岁,貌颇不丑,也肯与人活动。只为老公利害,只好背地里偶一为之,却不敢明当做事。”
10.犹轻松。
丁玲《水》三:“慢慢的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
【流动】释义:
经常变动;不固定。
南朝梁萧统《解二谛义》:“生灭流动,无有住相。”唐皎然《送胜云小师》诗:“少年道性易流动,莫遣秋风入别情。”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五座固定的献金台,三座流动的献金台,掀翻了整个的武汉三镇。”
移动。
徐怀中《西线轶事》五:“公路恢复通行了,长长的车队不停地向前流动起来。”
流利通畅。
明方孝孺《答胡怀秀才书》:“今乃辱惠书千餘言,陈述反復,笔势流动,上思古人,下慨当世,伟然有奇丈夫之风。”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务新奇则太工,辞不流动,气乏浑厚。”鲁迅《书信集·致李桦》:“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綫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形容眼珠转动灵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我看那女子……生得虽不十分体面,却还五官端正,而且一双眼睛,极其流动。”叶圣陶《未厌集·苦辛》:“尤其是新娘的红鲜丰腴的脸,乌亮流动的眼睛,差不多赋与那寂寞的家庭以一股青春的活气。”
犹流传。
茅盾《虹》三:“剪发的空气早已在流动,那一天却突然成为事实。”
【起伏】释义:
一起一落。
汉焦赣《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宋陆游《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於是诸念起伏,生灭於心中。”萧也牧《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秋葵’,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唐柳宗元《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高低不平貌。
南朝陈后主《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续范亭《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参差不齐。
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震动】释义:
震惊,惊动。
《书·盘庚下》:“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宋司马光《论西夏札子》:“奋扬天威,震动沙漠。”浩然《艳阳天》第三章:“萧长春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真有点被震动了。”
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冰心《我的邻居》:“一阵机关枪响之后,紧接着就是天坍地陷似的几阵大声,门窗震动。”
比喻盛怒;威严。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上释皇乾震动之怒,下解黎庶酸楚之情也。”《陈书·谢哲萧允等传论》:“是知上官、博陆之权势,阎、邓、梁、竇之震动,吁可畏哉。”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二三》:“子之语大勇曰:‘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何等震动、严毅、先人夺人,岂谈笑举鼎之谓哉。”
轰动;激动。
《东观汉记·光武纪》:“士众喜乐,师行鼓舞,歌咏雷声,八荒震动。”宋曾巩《救灾议》:“天下之民,闻国家厝置如此,恩泽之厚,其孰不震动感激,悦主上之义於无穷乎。”《老残游记》第八回:“大家喊道:‘好了,好了!前面到了集镇了!’只此一声,人人精神震动。”秦牧《<长河浪花集>序》:“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这是使我们多么感奋震动的事!”
【静止】释义:
谓事物相对地稳定、不动。
《管子·四时》:“其事号令,修禁徙民,令静止。”宋范仲淹《易义》:“内外不相与,上下静止之时也。”冰心《山中杂记》七:“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周立波《扫盲志异》:“社会发展了。他还只晓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孤立地静止地观察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