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闩。
《北齐书·窦泰传》:“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子与功深力久,必抽其关键而入乎閫奥矣。”
指装在物体上作关闭用的器件。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二:“元丰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但亟令易而大之。继有得元锁来归者,乃曰:‘初不失也。’使持往合关键,蹉跌不相入。”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箱笼箧笥》:“制之之料,不出革、木、竹三种。为之关键者,又不出铜锡二项。”
机关,机械装置。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杨务廉﹞常於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清袁枚《新齐谐·铜人演<西厢>》:“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顾盼为杀生之神器,脣吻为兴亡之关键。”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张良三期》:“信者得失之关键也。张良三期,可谓篤道而明心矣。”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比喻禁约。
《魏书·萧宝夤传》:“如不限以关键,肆其傍通,则蔓草难除,涓流遂积。”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比喻诗文的结构。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东坡寒碧轩诗》:“苏文忠公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
比喻咽喉要地。
《晋书·殷仲堪传》:“夫制险分国,各有攸宜,剑阁之隘,实蜀之关键。”清昭槤《啸亭杂录·伊犁疆域》:“﹝塔尔巴哈臺﹞实为北门关键也。”《清史稿·兵志九》:“李宗羲以苏松之门户,吴淞为要,长江之关键,江阴为先。”
【要害】释义:
特指身体上易于致命的部位。
《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不当要害,无虞也。”周立波《纪念》:“老郑首先动手了,他学过拳术,一下找到了对方腰部下边的要害。”
引申指关键之处,致命之处。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犬灯》:“忽忆女子一小红衫,密著其体,未肯暂脱,必其要害,执此可以胁之。”茅盾《子夜》九:“然而赵伯韬的炯炯目光也似乎早已看透了这中间的症结,他掐住了吴荪甫的要害。”
喻紧要的关键的部分,亦指军事上的要地。
汉贾谊《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周书·文帝纪上》:“今若移军近陇,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马,以实吾军。”清李渔《比目鱼·寇发》:“你们伏在要害之处,听见砲声,合兵追斩。”
【普遍】释义:
亦作“普徧”。犹全面。谓广泛而有共同性。
唐郭周藩《谭子池》诗:“普遍拯疲俗,丁寧告亲知。”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既指周代之名,亦是普徧之义。”明陈大声《集贤宾·中秋》套曲:“月有意清光普遍,人幸得此身康健。”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村里普遍地点着了灯,上下渠有几道手电光一闪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