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违背。
汉王充《论衡·顺鼓》:“乖违礼意,行之如何?”《晋书·秃发乌孤载记》:“及吾承业,诸部背叛,邇既乖违,远何以附,所以泣耳。”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
隔绝;离散。
晋陶潜《于王抚军座送客》诗:“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南朝宋鲍照《代邽街行》:“念我捨乡俗,亲好久乖违。”唐韦应物《答令狐侍郎》诗:“朝宴方陪厕,山川又乖违。”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我则道夫妇分离,父子乖违,怎能彀再得团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生谢曰:‘娘子仙人,相耦为幸。但有祸患,恐致乖违。’”
失误;不当。
《周书·宣帝纪》:“动止所为,莫不钞録,小有乖违,輒加其罪。”宋欧阳修《论乞建议元昊通和事状》:“及其处置乖违,岂能掩蔽。”《明史·杨嗣昌传》:“比下军前,则机宜已变,进止乖违,疆事益坏。”
反常;颠倒。
晋干宝《搜神记》卷六:“若四时失运,寒暑乖违,则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彗孛流飞,此天地之危诊也。”清恽敬《春秋说下》:“是非乖违名实紊乱。”
不如意;挫折。
南朝梁何逊《赠江长史别》诗:“中岁多乖违,由来难具敍。”《隋书·贺若弼传》:“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