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骨立
【全拼】 ɡǔ lì
【释义】
  • 形容人消瘦到极点。

    汉刘向《说苑·修文》:“﹝子路﹞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晋葛洪《抱朴子·祛惑》:“黑瘦而骨立。”《旧唐书·孝友传·张志宽》:“张志宽,蒲州安邑人。隋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里所称。”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有妇人患小腹中痛,气衝上不得卧,百药不效,已骨立矣。”

  • 比喻山石嶙峋。

    明顾苓《石公山》诗:“骨立风云外,孤撑涛浪中。”清张岱《陶庵梦忆·山艇子》:“龙山自巘花阁而西皆骨立。”鲁迅《三闲集·怎么写》:“望后窗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丛冢。”

  • 比喻字体的笔姿瘦硬挺拔。

    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 【例句】 1、后来研究报告证明了﹕一切毛病源于不健康的脊椎上;而不健康的脊椎,又源于不正确的躺卧坐,或取物搬货的姿势。
    2、 我的中朽烂,我在所之处战兢,因我必须安静等候急难的日子临到,进攻的人上来攻击百姓。
    【相关词】 “冢中枯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肋骨 《花千骨》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一家骨肉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聚枯骨 一车骨头半车肉 一骨碌 一骨辣 一骨鲁 万骨 万骨枯 三军暴骨 三山骨 下颌骨 不孚众望脱胎换骨 业骨头 中华骨髓库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