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功勋”。
亦作“功勛”。《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郑玄注:“辅成王业若周公。”后泛指为国家建立的功绩勋劳。
《汉书·王莽传上》:“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五:“我始为奴僕,几时树功勋。”巴金《<爝火集>后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为人民立下的功勋却将与世长存。”
指有功勋的人。
《汉书·五行志上》:“贤佞分别,官人有序,帅由旧章,敬重功勋。”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功劳】释义:
对事业的贡献;劳绩。
《管子·明法解》:“乱主不察臣之功劳,誉众者则赏之。”《史记·李将军列传》:“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水浒传》第四一回:“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清唐甄《潜书·审知》:“功劳不可尽居,大名不可尽取,爵禄不可尽得。”康濯《水滴石穿》第二章:“他在过去战争中有过出生入死的功劳。”
指有贡献、劳绩的人。
《国语·晋语四》:“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文子·上义》:“夫释职事而听非誉,弃功劳而用朋党,即奇伎逃亡,守职不进。”
【功烈】释义:
亦作“功列”。功勋业绩。
《左传·襄公十九年》:“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列施乎政事。”宋苏轼《王仲仪真赞》:“盖功烈已著於时,德望已信於人。”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假使悼王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或五年的执政期间,则约定俗成,他的功烈决不会亚于商鞅。”
【功绩】释义:
功业与劳绩。
《荀子·王霸》:“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南史·袁泌传》:“吾於朝廷素无功绩,瞑目之后,敛手足旋葬,无得受赠諡。”杨朔《迎志愿军归国》:“我们的战士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创造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功绩,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来了。”
【劳绩】释义:
功劳,功绩;劳动的成果。
唐白居易《李景亮授长史制》:“某官李景亮:夫执艺事上者,必揆日时,计劳绩,而后进爵秩,以旌服勤。”《明史·唐龙传》:“龙有才,居官著劳绩。”许杰《<小说过眼录>自序》:“我在这集子里收集的东西,大体都是过去这一年以内的劳绩。”
【贡献】释义:
进奉;进贡。
《国语·吴语》:“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詔问羣僚。”清揆叙《鹰坊歌》:“忆昔辽代最珎贵,女直贡献交相望。”马南邨《燕山夜话·“玉皇”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都得恭恭敬敬地去向‘玉皇上帝’叩头行礼,贡献祭品,祈求上天降福消灾。”
贡品。
《汉书·鲍宣传》:“上冢有会,輒太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董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託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清昭槤《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然性骄奢贪黷,竭民膏脂,又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识者讥之。”
拿出物资、力量或意见、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叶圣陶《倪焕之》十九:“当然,他所期望于她的是赞许他的大计划,或者加以批评,或者贡献些意见,使他的精神更为焕发,他的计划更为周妥。”邹韬奋《学生救亡运动》:“我们对于参加这个运动的青年同胞们也有三点要贡献。”郭沫若《虎符》第二幕:“侯嬴:公子,我倒还想贡献一点意见。”
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周恩来《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柯大夫曾予华北敌后五台区最需要帮助的军民以无可比拟的贡献。”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我是说,我对祖国的贡献太小太小了。’他的声调里充满着难过。”
【进贡】释义:
古时谓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罗浮甘子,开元中方有,山僧种于南楼寺,其后常资进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波斯舘,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吴晗《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进贡,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许可。”
犹送礼。
贾植芳《在亚尔培路二号·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见解,不得不凑钱进贡。”《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和王守信的燃料公司一样,电业部门也要不断给‘上头’进贡。”
犹供给。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二十:“他不愿意眼看这副熏得黑黄的腰舌落在继母女儿的手里,但也不想进贡自己的肚子,他认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
【罪恶】释义:
指犯罪的行为。
《公羊传·昭公元年》:“以亲者弑,然后其罪恶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訶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宋苏轼《赠钱道人》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平生无昧心事,唯任某县令时,曾受贿二千金,寃杀二囚,为大罪恶。”
指坏事,错事。
《朱子语类》卷七十:“大凡小人做了罪恶,他心下也自不稳当,此便是包羞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