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高雅
【全拼】 ɡāo yǎ
【释义】
  • 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

  • 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

    《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他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自从可怜老汉眼睛看不见了,蛤蟆滩谁还当面叫他那些不高雅的外号来呢?”

  • 【例句】 1、她的散文凝练高雅, 多数新闻工作者无出其右.
    2、 趣味高雅的听众
    3、 她有 (一种) 高雅的气质。
    4、 [富有情趣] 高雅的人
    【近义词】 1. 高雅 - 典雅

    【典雅】释义:

  • 谓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汉王充《论衡·自纪》:“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典雅者,鎔式经誥,方轨儒门者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七》:“梅村熟於两《汉》、《三国》及《晋书》、《南北史》,故所用皆典雅,不比后人猎取稗官丛説,以炫新奇者也。”

  • 形容人富于学养,庄重不俗。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原来是箇秀才抚琴,端的是箇典雅的人儿也。”《白雪遗音·马头调·叹五更》:“先画他的温柔,后画他的典雅。”

  • 泛指古代典籍。

    《文选·马融<长笛赋>》:“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吕向注:“典谓《坟》《典》;雅谓《雅》《颂》。”

  • 2. 高雅 - 大雅

    【大雅】释义:

  • 《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文王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唐李白《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自杜甫后,大雅不作,至明乃復振。”

  • 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

    《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李善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明蒋灿《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清感惺《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 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 谓高尚雅正。

    宋叶适《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楚士同。”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叶圣陶《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 3. 高雅 - 文雅

    【文雅】释义:

  • 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

    《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东观汉记·蒋迭传》:“久在臺阁,文雅通达,明故事。”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清侯方域《谢安论》:“顾其数十年以来,熟见夫江东之门地声名,以文雅为高,以风流为美。”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她穿着有花边的葱绿色的裙子,态度十分文雅。”

  • 犹文教。

    汉贾谊《新语·道基》:“乃调之以管絃丝竹之音,设鐘鼓歌舞之乐,以节奢侈,正风俗,通文雅。”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发祕府,览书林,遥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北齐书·邢邵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彫虫之美,独步当时。”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太上留心文雅,在大观中,命广东漕臣督採端溪石研上焉。”

  • 文才;文士。

    《周书·元伟传》:“伟少好学,有文雅,弱冠,授员外散骑侍郎。”《北史·唐永传》:“﹝周文﹞乃貽永书曰:‘闻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从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并可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新唐书·戴胄传》:“然好抑文雅,奬法吏,时以寡学为訾。”

  • 4. 高雅 - 精雅

    【精雅】释义:

  • 精致幽雅。

    明沉德符《野获编·玩具·四川贡扇》:“聚骨扇,自吴製之外,惟川扇称佳,其精雅则宜士人,其华灿则宜艷女。”《孽海花》第二一回:“厅内插架牙籤,叉竿锦轴,陈设得精雅絶伦。”茅盾《子夜》十一:“这是一间精雅的卧室,有一对落地长窗,窗外是月台。”

  • 5. 高雅 - 雅致

    【雅致】释义:

  • 高雅的意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名节殊途,雅致同趣。”张铣注:“人之名节虽则殊道,事君之义亦同趣理。”宋陈亮《何茂宏墓志铭》:“暇则从容园池,以小诗自娱,皆清切有雅致。”明张居正《答奉常刘小鲁书》:“公雅致,僕所深谅。”

  • 美观而不落俗套。

    茅盾《锻炼》二四:“院子里那几棵松柏,葡萄棚,玲珑雅致,很有点什么风味。”

  • 6. 高雅 - 风雅

    【风雅】释义:

  •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亦用以指代《诗经》。

    汉班固《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清王晫《今世说·文学》:“曹秋岳称李天才长律诗云:《风》《雅》以来,仅有斯製。”

  • 指诗文之事。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五代齐己《送僧游龙门香山寺》诗:“且寻风雅主,细看乐天真。”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黔中某孝廉以博学高才,主持风雅。”

  • 风流儒雅。

    晋陆机《辩亡论上》:“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騭,以名声光国。”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坡云:‘这汉病中瘦则瘦,儼然风雅。’”《明史·文苑传四·袁宏道》:“﹝宏道﹞与士大夫谈説诗文,以风雅自命。”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忆儿时》:“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

  • 教化规范。

    《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寝顿。”李善注:“《汉书》曰:春秋之后,周道寝坏,而贤人失志。”唐李白《赠常侍御》诗:“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宋司马光《言张田第二状》:“唐太宗见进士等第,怪其无张昌龄、王公谨名。王师旦曰:‘二人有文无行,恐变陛下风雅。’”

  • 7. 高雅 - 高尚

    【高尚】释义:

  • 使保持高洁。

    《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高亨注:“下‘事’字,伪《孟子外书文説》篇引作‘志’,必有所据,当从之……意谓:夷齐不为周臣,高尚其志,而得凶祸,饿死于首阳山。”《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二》“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匡章盖齐之处士,亦是高尚其志者。”

  • 指高洁的节操。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羈,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宋范仲淹《赠方秀才楷》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 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

    《北史·李先传》:“﹝昭徽﹞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清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善长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

  • 崇尚,提倡。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一》:“时五侯羣弟竞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与,以相高尚。”《宋书·五行志二》:“王愷、羊琇之畴,盛致声色,穷珍极丽。至元康中,夸恣成俗,转相高尚,石崇之侈,遂兼王何而儷人主矣。”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尚异能。”

  • 崇高。与“卑鄙”相对而言。

    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讲景物稀奇,凤城围遶,士民高尚。”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 指有意义的、非低劣的。

    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高尚的娱乐总得有一些。”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二:“生意也并不是什么好高尚的营业,只是做了一个卖瘟猪肉的小食物的贩子罢了。”

  • 【反义词】 1.高雅 - 低俗

    【低俗】释义:

    1. 低级而庸俗,与“高雅”相对。如:他衣着低俗,丝毫不似一个学者。

    2.高雅 - 俗气

    【俗气】释义:

  • 风气;习尚。

    《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

  • 庸俗不高雅的情趣、格调。

    宋苏轼《答子勉》诗之二:“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则他这行装特整齐,书舍无俗气。瑶琴壁上悬,宝剑牀头立。”

  • 粗俗,庸俗,不高雅。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嫌这些人俗气,每日坐在书房里做诗看书,又喜欢画几笔画。”《红楼梦》第二七回:“你拣那有意思儿又不俗气的东西,你多替我带几件来。”曹禺《日出》第二幕:“我问你,你刚才为什么偏要看那个女人?有什么美?又粗,又胖,又俗气,又没有一点教育。”

  • 世俗间的恶浊气息。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復又诬陷秋公,谋吞此地。”

  • 厌烦,腻烦。如:颠来倒去老一套,我都听俗气了。


  • 3.高雅 - 卑俗

    【卑俗】释义:

  • 低劣庸俗。

    金王若虚《文辨》:“王元之拟伯益《上忧启》、子房《招四皓》等书,既无佳意,而语尤卑俗。”元房皞《寄呈岳阳诸友》诗:“平生喜高洁,为官近卑俗。”沙汀《磁力》:“离开他目前所处的这个卑俗灰暗的环境,到那个光光亮亮的地方去!”


  • 4.高雅 - 庸俗

    【庸俗】释义:

  • 平庸鄙陋;不高尚。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闇於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房琯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爱慕的是风流才子,鄙薄的是庸俗村夫。”何满子《文学呈臆编·论庸俗下》:“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

  • 指平庸鄙陋之人。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明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所学归乎仁义,而所为狥乎邪僻。考其为书,则上援圣贤;稽其所至,则仅同庸俗。”


  • 5.高雅 - 粗俗

    【粗俗】释义:

  • 粗野庸俗,不文雅。

    宋曾巩《水西亭书事》诗:“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饰以颜色,不失为佳句。”《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只因学生一个武官,粗俗不知文理,往来书柬,无人代笔。”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罗大方一阵哈哈大笑,‘小伙子们,你们上当啦!我并不会编,编的真是粗俗不堪。’”


  • 【相关词】 .高地 ?梵高 “三高” “乐高”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债台高筑”   文森特·梵高  乐高  唐高宗  梵高  韩子高 《乐高大电影》 《乐高忍者》 《乐高无限》 《全职高手》 《松柏高立图》 《没头脑和不高兴》 《灌篮高手》 《红高粱》 《远走高飞》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