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高谭”。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飞狐。”明许承钦《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茅盾《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葛洪《抱朴子·官理》:“昔衞灵听圣言而数惊,秦孝闻高谈而睡寐。”
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梁萧统《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宋秦观《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尧禹。”清吴伟业《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耳语】释义:
附耳低语。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后汉书·袁绍传》:“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因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七:“方食,有小婢附崔氏女耳语久之。”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上坐乾清宫,手招公跪,耳语良久。”老舍《四世同堂》四六:“他们互相耳语,前后与卡车上轻轻跳下来的人们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