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赶圩”。犹赶集。
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赶墟,亦曰趁墟。”王西彦《在漫长的道路上》二十:“平时,那里十天一次墟期,赶墟的人也不多。”艾芜《纺车复活的时候》:“好容易挨过了两天,才到了赶墟的时候,玉荷一早便跟小鸦、翠芝她们,到闹子上去。”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二章:“这白龙圩是个山区圩集,下下木人开的,因为开的有特色,远至刺州大城的山货客商也来赶圩。”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