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过问;干预。
《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朱子语类》卷七十:“如初上则各在事外,不相干涉,所以无争。”《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你自家有绢,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李大钊《太上政府》:“你居然干涉我们的言论自由,说什么‘警告’、‘取缔’、‘限期答复’。”巴金《家》八:“他们仍然胡闹。我们的人要维持秩序,只得出来干涉。这样就得罪了他们。”
关涉,关系。
宋苏轼《乞郡札子》:“臣与此两人有何干涉,而於意外巧构曲成,以积臣罪。”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近詔毁私创庵院,集庆庵一黠僧輒妄以瓦官名有处,因得幸免,然於古跡毫无干涉也。”清顾炎武《致颜光敏书》:“事歷三载,初无干涉。”
国际法名词。一国、数国或国际组织干预他国的对内事务或对外事务,影响其独立和主权的非法行为。
【干预】释义:
亦作“干与”。亦作“干豫”。过问或参预(其事)。
《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县。”《晋书·王衍传》:“衍妻郭氏……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宋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巴金《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关涉;关系。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明李贽《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放任】释义:
听其自然,不加干涉。
陶行知《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其实从前学校一味盲目的压制,近年学校一味盲目的放任,都是不应该走的错路。”吴晗《春天的诗》:“少数少年儿童犯了过错,不应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应该给以教育改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