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同本义
同权槩而就衡。——《楚辞·惜誓》
斛甬,正权概。——《礼记·月令》
槩者,平量者也。——《韩非子·外储说》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
节操,风度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夫西河魏土……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汉书·杨敞传》附杨恽《报孙会宗书》
又如:概尚(气节);气概(人遇事表现出来的态度、气势)
景象;状况
故山多药物,胜概(美丽的景象)忆桃源。——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动〉
引申为刮平,不使过量
夫水,徧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盈不求概,似正。——《荀子·宥坐》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又如:概平(用概刮平);概准(用平物的量器刮平)
概括,总括。
如:概问(概括询问);以此一端,可概其余;以偏概全
衡量;量,限量
食飨不为槩。——《礼记·曲礼》。注:“量也。”
又如:概志(衡量心志);概量(用量器确定谷物的多少;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蔽,遮盖。
如:概愆(掩盖前愆)
关切,系念。
如:概怀(系念于心);概然(慨叹的样子)
抑,抑制。
如:概了(镇住。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
通“溉”。灌溉,洗涤
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枚乘·七发》
又如;概盂(洗涤盂钵)
通“慨”。感慨[giveventtoone'sfleelingabout]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
又如:概然(感慨的样子)
〈副〉
一律,一概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史记·伯夷列传》
又如:概不考虑;概不赊欠;概行(一律施行);概视(一律看待);概用(一概使用)
大致,大略地。就整个情况而论而不考虑具体事例地。
如:概而论之;概举(大略举出);概览(大略地观览)
【观念】释义: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台榭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
道教的庙宇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通“鹳”。雚雀鸟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另见guān
〈动〉
(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
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另见guàn
【观点】释义:
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徐兴业《金瓯缺》第四章:“她既要用自己的观点,又要用嚲娘的观点来观察马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