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括。
茅盾《路》:“但这是事体上的偶合,不能概括我现在的全体。”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散文,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
简单扼要。如:你把这本小说的情节概括地说一说。
【归纳】释义:
归还。
宋欧阳修《与宋龙图书》:“先假通録,谨先归纳,烦聒岂胜惶悚。”宋苏轼《与郑靖老书》之二:“向不知公所存,又不敢带行,封作一笼寄迈处,令访寻归纳。”
归入;加入。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东州平衍,兖、鄆、单、济、曹、濮诸河,其所归纳,惟梁山、张泽两濼。”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运动》:“渐次军学两界之有心革命者,均归纳於高家巷日知会。”张謇《致内阁书》:“今为满计,为汉计,为蒙、藏、回计,无不以归纳共和为福利。”
归并;收拢。
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二):“这里尽可能的简单化,归纳为容易把握容易记住容易实践的六件事。”叶紫《杨七公公过年》:“然后再把一年中辛辛苦苦的结果:--百十捆稻草都归纳起来,统统堆到小船上面。”
逻辑学术语。一种由许多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与“演绎”法相对。
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举例作证是归纳的方法。”秦牧《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把这些事情归纳起来,很可以看出其中是有不少道理的。”
【总结】释义:
总地归结。
《朱子语类》卷七四:“‘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总结这一段。”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殊不知《中庸》所以引之者,总结上文而非专举一句之义也。”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四:“《汉志》载扬雄赋十二篇于‘右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下,注云:‘入扬雄八篇。’后总结诗赋数目下亦然。”
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孙犁《澹定集·成活的树苗》:“带回八株,而你培养者,独能成活,望总结经验以告。”
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巴金《<探索集>后记》:“不管怎样,我要写出我的总结,我准备花五年的功夫,写完五本《随想录》。”吴晗《灯下集·从曹操问题的讨论谈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历史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
【概述】释义:
大略地叙述:当事人~了事态的发展过程。【具体】释义:
见“具体而微”。
指个别而细微的事情。
晋葛洪《抱朴子·备阙》:“若以所短弃所长,则逸儕拔萃之才不用矣;责具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谓粗具大体。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扶乩者……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竿,具体而已。”
不笼统;不抽象。
叶圣陶《线下·校长》:“想要辩解,又没有具体的方法。”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先把这个战斗的具体部署讲一下。”
指实际存在的,真实的。
巴金《等着,盼着》:“我小时候听过杀人灭口的故事,绝没有想到在六七十年以后会看到具体的事例。”
特定的。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在一个一个敌人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重视它,我们就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胡采《序<在和平的日子里>》:“但各人具体的创作道路却不尽相同。”
【详尽】释义:
详审备悉。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三:“且三代之时,百工传氏,孙袭祖业,子受父训,故其利害如此详尽。”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嗣閲文或有舛误,无不详尽其义,笔之卷端。”
详细无遗。
唐李延寿《上<南北史>表》:“虽则疏野,远惭先哲,於披求所得,窃谓详尽。”清彭绍升《陈和叔传》:“和叔所草奏,援古证今,剴切详尽。”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对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更详尽更广阔了。”
犹详情。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安老爷接着问了问,依然不得详尽。”
【详细】释义:
细节;详情。
宋司马光《乞令六曹长官专达札子》:“臣等闻王者设官分职,居上者所总多,故治其大要;居下者所分少,故治其详细。”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难决断,这其间详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我在旁边听了这一问一答,虽然略知梗概,然而不能知道详细,等他去了,方问继之。”
周密完备。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处事当沉重、详细、坚正,不可轻浮、忽略。”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国初事蹟,载在史策,诸王大臣何不详细观之。”巴金《家》二:“我把这件事情详细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