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改观
【全拼】 gǎiguān
【释义】
  • 改变本来的看法、观感。

    《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王所统见军不踰六百,率先士卒,尽殪兇狂,不崇朝而收復关城,自此藩方改观矣。”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修容》:“窃怪今之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鉢盂头’,种种新式,非不穷新极异,令人改观。”

  •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南朝宋谢灵运《悲哉行》:“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元刘因《登镇州隆兴寺阁》诗:“天光物色惊改观,少微今在青云中。”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盖此书自经馆臣纂校,已视旧刻改观。”叶圣陶《倪焕之》二六:“大海的浪潮涌起,会使海面改观。”

  • 【例句】 1、涂一层新油漆将大大改观这张斑驳的老桌子
    2、 近年来大量新药的涌现,给治疗带来明显的改观
    3、 城市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
    4、 他表示相信,在我们福特公司的班子里增加一位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人员在今后几年里会使情况大大改观
    【近义词】 1. 改观 - 改变

    【改变】释义:

  • 变化,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

    《孔子家语·弟子行》:“祈奚曰:‘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唐白居易《重到渭上旧居》诗:“人物日改变,举目悲所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杜陵诗云:‘雨晴山不改,晴罢峡如新。’言或雨或晴,山之体本无改变。”茅盾《喜剧》:“经过了五年,这世界的一切当真并没有丝毫的改变么?”

  • 改换;更改。

    《全唐诗》卷八九九载《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小生黄廷道,自离了京师,改变了衣服,随身带些乾粮。”巴金《怀念萧珊》:“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作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

  • 2. 改观 - 改革

    【改革】释义:

  • 变更,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自开剏以来,其汉人等别无定制,以致相争词讼纷扰如此,若依旧例卒难改革。”清秋瑾《满江红》词:“算弓鞋三寸大无为,宜改革。”沈从文《新与旧》:“这件事既已成为当地习惯,自然会好好的保存下来,直到社会一切组织崩溃改革时为止。”

  • 谓革除恶习劣行。

    《南齐书·刘祥传》:“上别遣敕祥曰:‘卿素无行检,朝野所悉……我当原卿性命,令卿万里思諐。卿若能改革,当令卿得还。’”

  • 谓删改诗文。

    元刘祁《归潜志》卷八:“二公由文体不同,多纷争……故雷(雷希颜)所作,王(王从之)多改革,雷大愤不平。”

  • 3. 改观 - 转变

    【转变】释义:

  • 转换改变。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小民既无他业,不免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限,增价出息,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明高攀龙《同善会讲语》第三讲:“原是不好念头的人,就要转变。”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转变最大的是老孙头,他也领导一个唠嗑会,不再说他不干积极分子了。”

  • 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变文作品于清光绪间始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 【相关词】 ‘改天 “大化改新” 《游戏改变世界》 一化三改 一改故辙 三大改造 三改兔 三湾改编 不可改也 不思悔改 不改其乐 乔妆改扮 乔装改扮 乡音无改鬓毛衰 优改 体制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修改 先亲后不改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