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九歌·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刘良注:“夫君谓灵神,以喻君也。”后遂以“夫君”指君王。
《文选·潘岳<西征赋>》:“襃夫君之善行,废园邑以崇俭。”李善注:“夫君,元帝也。”
称友人。
南朝齐谢朓《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夫君良自勉,岁暮忽淹留。”唐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明高启《送礼部傅侍郎赴浙西按察》诗:“圣主想贤哲,夫君歘来东。”
妻子称丈夫。
唐高骈《闺怨》诗:“人世悲欢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归。”唐赵鸾鸾《云鬟》诗:“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清孙枝蔚《七夕杂咏》:“我是十年孀妇,当时未识夫君。”
【丈夫】释义:
男子。指成年男子。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唐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清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男子。指男孩子。
《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妻称夫为丈夫。
《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佩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杨朔《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孟郊《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宋张思光《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元林泉生《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明来集之《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章炳麟《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鲁迅《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外子】释义:
旧时妻称夫为外子。与夫称妻为“内子”相对。
清钱大昕《恒言录》卷三:“梁徐悱有《赠内诗》,又有《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诗》,其妻刘氏有《答外诗》。内外之称,起於是矣。”许地山《无忧花》:“你若肯提拔,就请派外子一点小差事,那就感激不尽了。”
旧时称外妇生的儿子。
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传曰:‘桓公迫於外子,能以觉悟,勾践执於会稽,能因以伯。’”《宋史·苏元老传》:“梁师成方用事,﹝元老﹞自言为軾外子。”
【男子】释义:
犹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新唐书·后妃传上·太穆窦皇后》:“恨我非男子,不能捄舅家祸。”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燕云﹞奄竖多於縉绅,妇女多於男子。”巴金《寒夜》四:“她不是一个人,她和一个三十左右的年轻男子在一块儿。”
儿子。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牀。”《庄子·天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唐韩愈《唐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府君墓志铭》:“男子二人,长曰某,早死;次曰天官,始十岁。”元揭傒斯《大元敕赐正奉大夫董公神道碑》:“﹝夫人﹞勤俭懿爱,德为九族师,封陇西郡夫人,生三男子,一女子。”
丈夫。
清李渔《比目鱼·误擒》:“想是我家男子,当初説话之间,不曾谨慎,得罪了谭官人。”茅盾《追求》:“凑巧那女客又和她的男子一同来的。”
指刚强有作为的男人。
《楚辞·天问》:“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后汉书·杨彪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復朝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中:“若非周霸真男子,魏国城池尽棘荆。”清李渔《奈何天·掳俊》:“起先只説南方有人,不可轻敌;及至到了这边,纔知道偌大中原,竟没有一箇男子。”
古称无官爵的成年男人。
《东观汉记·尹敏传》:“永平五年,詔书捕男子周虑。虑素有名字,与敏善,过候敏,敏坐繫免官。”《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有故掖庭技人哀置,嫁为男子章初妻。”李贤注:“称男子者,无官爵也。”唐元稹《与史馆韩侍郎书》:“若甄生冕弁不加於其身,禄食不进於其口,於天寳盖青巖之一男子耳。”宋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先是,冀州男子李教醉酒妄言涉妖逆事觉,自经死。”
指嫡长子。
《后汉书·明帝纪》:“﹝中元二年夏四月丙辰詔﹞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男子者,谓户内之长也。”
【良人】释义: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同本义[cookedcereals,especiallyrice;food]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粮食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食物的通称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食禄,俸禄[official'ssalary]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亏损。后作“蚀”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特指日蚀或月蚀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动〉
吃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宋·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sì)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享受;受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垦耕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背弃[诺言]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又如:食言而肥
接受,采纳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祭献,享祀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另见sì;yì
〈动〉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使鬼神享受祭品。
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饲养;喂养;供养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韩愈《杂记》
又如:食马(喂马)
引申为喂奶。
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宴请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另见shí;yì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另见shí,s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