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佛陀
【全拼】 Fótuó
【释义】
  • 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鲁迅《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罗马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孔子,倒是佛陀,中国人实在是空欢喜。”

  • 阿弥陀佛的省称。

    唐寒山《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

  • 指佛门。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

  • 【例句】 1、佛教是佛陀创始于印度北部之宗教。
    2、 这样,湿婆——佛陀便成为掩蔽着一种非常古老而有势力的当地信仰的印度外衣。
    3、 他们推尊佛陀为无边苦难的救主。
    4、 当他终于使他们相信他这时已得到正觉以后,他们就称颂他是佛陀
    【相关词】 “无量寿佛 “诗佛 “郎如石佛本无心”  乐山大佛 《佛本是道》 《哈佛女孩刘亦婷》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切诸佛 一心向佛 七佛 七佛之师 万家生佛 三世佛 三佛齐 不念僧面也念佛面 不念僧面念佛面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