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Pattra的译音。亦译作“贝多罗”。树名。即贝多树。形如棕榈,叶长稠密,久雨无漏。其叶可供书写,称贝叶。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餘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採用。”唐杜甫《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臺。”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
食器。
《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毗騫王﹞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
脂粉盒。
《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南朝宋何承天《纂文》曰:“多罗,粉器。”清王士禛《秦淮杂诗》之十六:“玉牎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也用作脂粉的代称。唐顾甄远《惆怅诗》之七:“若为多罗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风情。”多罗年少,指傅粉人。
鲁莽。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万不合,一时间做事忒多罗。”
满语美称,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又称郡王、贝勒的女儿为“多罗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