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定稿
【全拼】 dìnggǎo
【释义】
  • 亦作“定藳”。亦作“定稾”。打草稿。

    《梁书·范云传》:“﹝范云﹞善属文,便尺牘,下笔輒成,未尝定藳,时人每疑其宿构。”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定稿》:“宣和绍兴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可见画求其工,未有不先定稾者也。定稿之法,先以朽墨布成小景而后放之,有未妥处,即为更改。”

  • 对草稿进行删定。

    清恽敬《与宋于廷书》:“《首服图説》、《兵器图説》已定稿,写毕当呈请是正。”如:此书还在定稿之中。

  • 最后写定的稿子。

    峻青《海娘娘》:“我想:这一定该是小丹珈最后的定稿了。可是,我又猜错了。”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我的译本还不能算是定稿,但是我相信,靠着大家的努力,这个译本,一定可以修改得比较完善。”如:这个剧本,经过六次修改,才成了定稿。

  • 【例句】 1、这篇小说从动笔到定稿, 前后用了一年时间。
    2、 这篇文章已经定稿
    3、 这篇稿子经过修改已定稿
    4、 第十一版是最后定稿本。
    【反义词】 1.定稿 - 草稿

    【草稿】释义:

  • 亦作“草稾”。初拟的文稿或画稿等。

    明张居正《议处史职疏》:“每月史官编完草稿,装为七册,一册为起居,六册为六曹事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齐愈初赴狱,以文书一縑囊授张浚曰:‘齐愈不过远贬,他时幸为我明之。此李会劝进张邦昌草稾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儒将诗》:“予尝见《暇笔》草稿,福手书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时饭罢,公子收检笔砚,便在卷袋里找那三场的文章草稿。”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篇末附记》:“这篇东西,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今天孙伏园来,我便将草稿给他看。”

  • 喻指念头,主意。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原来梁尚宾是箇不守本分的歹人,早打下欺人草稿。”《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正在腹中打点草稿,谁知那尼姑亦有此心。”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梁三老汉已经在肚里打好了草稿了。”


  • 【相关词】 .保定 “嘉定三屠” “潮汐锁定”  咬定青山不放松  定海珠  牛顿第一定律 《双十协定》 《墨菲定律》 《定罪》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定风波》 《巴黎协定》 《爷爷一定有办法》 《鄘风·定之方中》 一万小时定律 一口咬定 一定 一定不易 一定不移 一定之规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