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抵制。
前蜀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鸣弦霹靂越幽阻,往往依林犹抵拒。”《朱子语类》卷六九:“‘闲邪’,莫是为防闲抵拒那外物,使不得侵近否?”《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恐被攻击,孤城难以抵拒。”梁启超《瓜分危言》第一章:“故相持不下,持均势之策,相与暗中抵拒。”
觝拒:亦作“觝距”。抵触抗拒。
《诗·陈风·株林》“匪适株林、从夏南”汉郑玄笺:“言我非之株林,从夏氏子南之母,为淫泆之行,自之他耳。觝拒之辞。”《急就篇》卷四“谗諛争语相觝触”唐颜师古注:“有争语者常相觝距而击触也。”
【反抗】释义:
用行动反对;抵抗。
邹鲁《福建光复》:“联络社团,反抗秕政,以激发民气,则以林斯琛等所办之社会办事处为中心。”鲁迅《书信集·致刘炜明》:“黑暗之极,无理可说,我自有生以来,第一次遇见。但我是还要反抗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
【抗拒】释义:
抵抗。
《宋书·索虏传》:“德祖随方抗拒,颇杀虏,而将士稍零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餘日抗拒兇逆。”浩然《艳阳天》第二四章:“他看到人多势众,看到一股子不可能抗拒的力量。”
拒绝。
宋范仲淹《奏为修永洛城乞勘鞫》:“其人即合依禀罢修,不合坚执抗拒。”《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浩素畏季父赋性刚暴,不敢抗拒,又不敢明言李氏之事,遂通媒妁,与孙氏议姻。”
【抵御】释义:
抵抗防御。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二十二年》:“因畅论英夷船坚炮利,纪律禁严,断非我师所能抵御。”老舍《四世同堂》五八:“还给它时时的添加一点土,或几根木头,加强它的抵御力。”
【抵抗】释义:
抗拒,抗击。
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他们也就非常之‘驯服’,对着外国大财神总是‘镇静而无抵抗’。”董必武《失题》诗:“旱涝为灾能抵抗,年收硕果事堪珍。”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四:“要他们的队伍,在敌人进攻时,向后撤退,不要抵抗。”
【抵挡】释义:
抵抗;挡住压力。
《英烈传》第三六回:“自辰至酉,贼兵那里抵挡得住。”《说唐》第三七回:“叔宝抵挡不住,回马往北而走。”袁鹰《草原小姊妹》:“就在这零下三十七度的严寒,她们抵挡着雪暴风狂。”
【拒抗】释义:
抗拒。
《北齐书·祖珽传》:“贼先闻其盲,谓为不能拒抗。”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兄軾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蒙古汉军駈军逃窜者……拒抗不伏,仰所在官司添力捉拿。”王西彦《静水里的鱼》:“自然,他竭力拒抗这种种讨厌的扰乱。”
【屈从】释义:
屈意顺从。
《后汉书·文苑传下·张升》:“其意相合者,则倾心交结,不问穷贱;如乖其志好者,虽王公大人,终不屈从。”《魏书·李彪传》:“其所欲者,事虽非理,无不屈从。”《花月痕》第十二回:“﹝采秋﹞明知此事来得诧异,但素是个孝顺的,没奈何只得屈从。”京剧《杨门女将》第十场:“分明是虚张声势,迫我屈从。”
【服从】释义:
《礼记·内则》:“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孙希旦集解:“服从,谓服其事而从君也。”后谓顺服、遵从为服从。
《商君书·画策》:“是以兵出而无敌,令行而天下服从。”汉刘向《新序·杂事一》:“是以七十二子自远方至,服从其德。”宋曾巩《熙宁转对疏》:“近者使之亲附,远者使之服从。”清唐甄《潜书·任相》:“奸乱不作,海内服从。”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略论语言形式美》:“诗的语言形式美始终应该服从于诗的意境。”
【顺从】释义:
顺服,服从。
《国语·吴语》:“夫诸侯无二君,而周无二王,君若无卑天子,以干其不祥,而曰吴公,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远作辛苦行,顺从众多意。”清昭槤《啸亭杂录·孝亲》:“后天性慈善,屡劝上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巴金《秋》四:“他顺从地忍受着一个顽固的人的任性,把一切全推给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