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在面前。
唐杜牧《商山富水驿》诗:“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折:“异人难遇,怎好当面错过。”《儒林外史》第四回:“恰好江南张王送了他一罎小菜,当面打开看,都是些瓜子金。”巴金《秋》二:“我最恨那种人,整天就在背后说人家闲话,有话又不敢当面说。”
元明时官场用语。谓上堂见官。
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包待制云]那叫冤屈的着他上来。[张千喝云]如状的当面。”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张千云]犯妇当面。[旦跪科]。”《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御史且教带在一边,唤梁尚宾当面。”
当作晤面。
《初学记》卷二一引汉蔡邕书:“侍中执事,相见无期,惟是笔疏,可以当面。”
【劈面】释义:
以刀割面。
《魏书·清河王怿传》:“夷人在京及归,闻懌之丧,为之劈面者数百人。”《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虽邓训致劈面之哀,羊公深罢市之慕。”李善注:“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致闻训卒,莫不号咷。或以刀自割。”
形容寒风尖利。
宋李觏《送王都曹》诗:“十月霜风还劈面,六街尘土会欺贫。”
迎面。
宋杨万里《日斜再行宿乌山》诗:“日已衰容去,风仍劈面来。”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每日价贪图花酒,泼使钱财,倒将我劈面抢白,欺负喒软弱囊揣。”《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送刘四妈出房门,劈面撞着了九妈,满面羞惭,缩身进去。”杨朔《海市》:“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
【对面】释义:
当面;面对面。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六:“日已向出,天忽大雾,对面不相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齐朝士子皆呼祖僕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面以相戏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忽见一阵大风,起砂走石,似吹颺尘,屋瓦翻飞,对面不能相见。”巴金《死去的太阳》:“程庆芬坐在他底对面,她看见他底那种拘束不安的样子,不觉对他微笑。”
犹会面。
唐张鷟《游仙窟》:“向见称扬,谓言虚假,谁知对面,恰是神仙。”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休着小姐与他对面。”
对过;迎面。
《三侠五义》第三回:“包公刚才要饮,只见对面桌上来了一个道人坐下。”沙汀《航线》:“当岸上那些高架着的写了标语的木牌,正对面奔了过来的时候,客人们都把头伸过船舷。”峻青《海啸》第一章七:“死者是在刚要过河的时候,突然遭到来自河对面的伏击。”
对方。
沉起予《难民船》:“‘为什么不打无线电求救呢?’‘自然打过;但是对面回电来问船在什么地方时,我们就回答不出。’”
【迎面】释义:
正面,前面。
明张居正《请停止内工疏》:“慈庆、慈寧两宫,着该衙门修理见新,只做迎面,钦此。”杨朔《三千里江山》头:“爷爷足有七十岁,胡子雪白,穿着件对襟白袍子,迎面结着飘带。”
对面;冲着脸。
《花月痕》第二回:“刚到花神庙门口,迎面走出一羣人。”曹禺《雷雨》第一幕:“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走,周蘩漪迎面走进。”沈从文《阿金》:“﹝阿金﹞走到了街的一端狗肉摊前时,却迎面遇见了好心地保。”
【背后】释义:
身体或物体的后面。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灵坐皆刻铜人,皆后石壁。”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在土街背后居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小人又没有背后眼睛,为此委决不下。”《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原来高赞的妈妈金氏,最爱其女,闻得媒人引颜小官人到来,也伏在遮堂背后张看。”巴金《利娜·第四封信》:“他们又能干,又聪明,背后又有很大的靠山。”
背地里,当事人不在时。
唐杜甫《草堂》诗:“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宣和遗事》前集:“明皇一见玉环生得有倾国之色,背后使人唤玉环出家为女官道士。”明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常在背后駡你做酒浸头哩。”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当面应承,背后做作,那一箇理你。”巴金《寒夜》十六:“我才不在背后讲人坏话。”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有数就是了。”
【背地】释义:
不当面;私下。
宋周邦彦《归去难·期约》词:“佳约人未知,背地伊先变。”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你的女儿背地通书约人私合,本等该问罪的。”明朱国祯《高攀龙墓志铭》:“先辈尝背地用一阵苦工夫,故得成就。”刘大白《田主来》诗:“贼是暗地偷,狗是背地咬,都是乘人不见到。”曹禺《雷雨》第一幕:“妈,您为什么这样,四凤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