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大众语
【全拼】 dà zhònɡ yǔ
【释义】
  • 1934年上海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对于大众语的问题,一向未曾研究,所以即使下问,也说不出什么来。”亦称“大众语文”。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反对大众语文的人,对主张者得意地命令道:‘拿出货色来看!’”

  • 【例句】 1、中世纪抒情牧歌(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大众作品,通常用意大利来歌唱)然从麦格达林学院的钟楼顶传来,成千上万的人都集聚在麦格达林大桥上倾听。
    2、 大众传播媒介与教育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环境,让孩子们多听标准,多看用规范的言撰写和出版的读物。
    3、 有一回,这个乐队的领队带滑稽地回顾着:“当时我们常常去招引那些到大城市来的外地人。这(欣赏乐队演奏)对他们来说是个难得的外出玩乐的之夜。可遗憾的是,他们把另一种人——上流社会的人——给‘撵走’了。当时我们是太大众化了。”
    4、 大众传播媒介与教育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环境,让孩子们多听标准,多看用规范的言撰写和出版的读物。
    【相关词】 &;马路大 “”大学 “八大菜系” “多拉”大炮 “大 “大”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大伊万” “大化改新” “大家 “大智若愚” “大海蛇” “大猪蹄子” “大苏” “大茶壶” “大跃进” “山大王” “庚子被祸五大臣” “意大利蜜蜂”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