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大旨
【全拼】 dàzhǐ
【释义】
  • 亦作“大指”、“大恉”。主要意思;大要。

    《史记·太史公自序》:“齐、楚、秦、赵为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史记·汲郑列传》:“﹝黯﹞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北齐书·幼主纪》:“其奏事者,虽三公令録莫得仰视,皆略陈大旨,惊走而出。”宋叶适《宝谟陈公墓志铭》:“摭其平生大指,刻於墓上以寄余之哀思。”清恽敬《光孝寺碑铭》:“故一言指示,即契大恉。”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六》:“大旨是说凡所崇拜的,都是外国的偶像。”

  • 尊称别人的旨意。

    《后汉书·隗嚣传》:“以望异域之人,疵瑕未露,欲先崇郭隗,想望乐毅,故钦承大旨,顺风不让。”

  • 【例句】 1、"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近义词】 1. 大旨 - 中心

    【中心】释义:

  •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 〈动〉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忠而被谤。

    3.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名〉

    1. 忠臣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3. 2. 大旨 - 主旨

      【主旨】释义:

    4. 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六:“其中的主旨,叫青年须认识公理,认识帝国主义,认识自己。”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有时看见熟人在旁,就托付他,请他看后告诉我信中的主旨。”邹韬奋《萍踪寄语》五四:“有钱人家的女儿受满义务教育后,往往不再入学校,请私人教师到家里来教外国文学、音乐等等,以养成上层阶级的主妇为主旨。”

    5. 犹主张,主意。

      柔石《二月》二二:“我从没有象在你身前这样失了主旨的。”

    6. 3. 大旨 - 主题

      【主题】释义:

    7. 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每个演员都极卖力气的表演,而忘了整部戏剧的主题与效果。”

    8. 指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

      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工人阶级﹞也正在一天比一天成为我们的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

    9. 泛指主要内容。

      巴金《里昂》:“友谊一直是我们谈话的主题。”

    10. 音乐术语。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有些乐曲往往含有若干主题。

    11. 4. 大旨 - 要旨

      【要旨】释义:

    12. 亦作“要指”。主要的旨趣、意思。

      《史记·太史公自序》:“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唐白居易《三教论衡》:“其义难明,请言要旨。”清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反之躬行实践,以究羣经要旨,博求万物之理。”

    【相关词】 &;马路大 “”大学 “八大菜系” “多拉”大炮 “大 “大”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大伊万” “大化改新” “大家 “大智若愚” “大海蛇” “大猪蹄子” “大苏” “大茶壶” “大跃进” “山大王” “庚子被祸五大臣” “意大利蜜蜂”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