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庸俗,不文雅。
宋曾巩《水西亭书事》诗:“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饰以颜色,不失为佳句。”《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只因学生一个武官,粗俗不知文理,往来书柬,无人代笔。”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罗大方一阵哈哈大笑,‘小伙子们,你们上当啦!我并不会编,编的真是粗俗不堪。’”
【俗气】释义:
风气;习尚。
《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
庸俗不高雅的情趣、格调。
宋苏轼《答子勉》诗之二:“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则他这行装特整齐,书舍无俗气。瑶琴壁上悬,宝剑牀头立。”
粗俗,庸俗,不高雅。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嫌这些人俗气,每日坐在书房里做诗看书,又喜欢画几笔画。”《红楼梦》第二七回:“你拣那有意思儿又不俗气的东西,你多替我带几件来。”曹禺《日出》第二幕:“我问你,你刚才为什么偏要看那个女人?有什么美?又粗,又胖,又俗气,又没有一点教育。”
世俗间的恶浊气息。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復又诬陷秋公,谋吞此地。”
厌烦,腻烦。如:颠来倒去老一套,我都听俗气了。
【庸俗】释义:
平庸鄙陋;不高尚。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闇於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房琯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爱慕的是风流才子,鄙薄的是庸俗村夫。”何满子《文学呈臆编·论庸俗下》:“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
指平庸鄙陋之人。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明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所学归乎仁义,而所为狥乎邪僻。考其为书,则上援圣贤;稽其所至,则仅同庸俗。”
【鄙俗】释义:
鄙陋庸俗。
《韩诗外传》卷九:“威仪固陋,辞气鄙俗。”宋曾巩《送丰稷》诗:“嗟从薄禄困流滞,能诱鄙俗销纷争。”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然花纹太繁,亦近鄙俗。”巴金《家》二九:“词句固然鄙俗,但这究竟是人生的呼声。”
鄙陋的习俗。
《战国策·楚策四》:“今僕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穷巷,沉洿鄙俗之日久矣。”《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卫鄙俗不习丧礼。”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都下鄙俗,目军人为赤老。”
【文雅】释义:
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
《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东观汉记·蒋迭传》:“久在臺阁,文雅通达,明故事。”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清侯方域《谢安论》:“顾其数十年以来,熟见夫江东之门地声名,以文雅为高,以风流为美。”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她穿着有花边的葱绿色的裙子,态度十分文雅。”
犹文教。
汉贾谊《新语·道基》:“乃调之以管絃丝竹之音,设鐘鼓歌舞之乐,以节奢侈,正风俗,通文雅。”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发祕府,览书林,遥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北齐书·邢邵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彫虫之美,独步当时。”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太上留心文雅,在大观中,命广东漕臣督採端溪石研上焉。”
文才;文士。
《周书·元伟传》:“伟少好学,有文雅,弱冠,授员外散骑侍郎。”《北史·唐永传》:“﹝周文﹞乃貽永书曰:‘闻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从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并可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新唐书·戴胄传》:“然好抑文雅,奬法吏,时以寡学为訾。”
【高雅】释义:
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
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
《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他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自从可怜老汉眼睛看不见了,蛤蟆滩谁还当面叫他那些不高雅的外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