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的言辞。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史记·刺客列传》:“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羣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隋书·经籍志三》:“从横者,所以明辩説,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一:“僕尝谓辞令趋走,非所以报朋友,故受人之惠,未尝以语言谢之;惟存之心,继之以不忘,有所成立,则报之未艾也。”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四:“于是这一个善于辞令的政治家,便充分的表现了他的才能,神色飞扬地说了许多交际话。”
泛指言辞,文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清郑燮《与丹翁书》:“此等辞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办,真是解连环妙手。”
【口才】释义:
(形声。从囗(wéi),专声。本义:圆)
同本义
团,圆也。——《说文》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文选·班婕妤·怨歌行》
又如: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多用于帝王宫内,又称宫扇);团领(圆领);团栾(形容圆的样子);团茅(团苞,团焦。圆形草屋);团城(北京故宫西北、北海南门口的圆形围城)
有点圆。
如:团脸
〈动〉
把东西揉弄成圆球形[roll;rollsth.intoaball]。
如:团搦(团弄,摆弄);团掿(摆弄);团纸团儿;团药丸
围绕。
如:团团转
聚集,集合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团书(通知聚会的请柬)
估量;猜度。
如:团量(估量)
分不开;聚合在一起
西园歌舞骤然稀,只有多情蝴蝶作团飞。——宋·石孝友《南歌子》
又如:团体(组织起来,团结为一体)
调理,解决。
如:团弄(处理,解决)
〈名〉
泛指球形或圆形的物品[sth.shapedlikeaball]。
如:汤团;麻团;团子;菜团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
如:工作团;剧团;参观团;团行(宋代行会组织);团防,团防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反动地主武装的指挥机关)
由若干个营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
如:第一团
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如:团中央
团练
谢庄办团。——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三保戒团众。
〈量〉
结成一团的东西。
如:一团乱麻;一团毛线
團、糰tuán
〈名〉
团子米或粉制成的球形食品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唐·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
【谈锋】释义:
言谈的锋芒。
宋欧阳修《韩公阅古堂》诗:“酒令列诸将,谈锋摧辩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位穿红的姑娘的谈锋,本领,性格儿,众位也都领教过了。”叶圣陶《城中·双影》:“爽利的谈锋变得钝了,说了几句之后,往往突然顿住,似乎还得思索的样子。”
谈话的锋芒所向。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十三:“所以他接着又问了许多,而且把谈锋一转到政治上,他的意见越多了。”
谈话的劲头。
清赵翼《子才过访草堂》诗:“醉后起谈锋,巖电目炯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喜得他谈锋极好,和他谈谈,倒大可以解闷。”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他虽然年轻,谈锋却健。”
【辩才】释义:
佛教谓善于说法之才。
《华严经·十忍品》:“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説,而常説法,辩才无尽。”
善于言谈或辩论的才能。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王利器集解:“辩才,谓雄辩之才。”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一章:“这人确实是脑筋灵敏,有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