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迟顿
【全拼】 chí dùn
【释义】
  • 迟钝;不灵敏。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明文徵明《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会御史按试,公独后出,或誚其迟顿。”沙汀《困兽记》五:“她倒是个口齿迟顿、性情沉静的人。”

  • 停顿;停留。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丁主任不知道自己的话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可是不便收回或改口。迟顿了一下,还是笑着。”《红色歌谣集·夫妻唱参军》:“个个青年莫迟顿,勇敢杀敌享太平。”

  • 【例句】
    【近义词】 1. 迟顿 - 滞钝

    【滞钝】释义:

  • 迟钝。

    明唐顺之《与卜益泉知县书》:“偶少年时随一二友人强习世间綺语,以才力滞钝,兼復懒病,加以疎拙於身心,而欲求工於笔札,竟不能工而罢。”茅盾《动摇》四:“一个幻象,也在他的滞钝的眼前凝结起来。”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如果你的嗅觉不算滞钝,你一定不喜欢巴黎的上等香水,却爱把鼻子埋在你旁边的头发丛中饱嗅一顿。”

  • 2. 迟顿 - 钝涩

    【钝涩】释义:

    1. 滞涩;不滑润。如:钝涩的眼睛。
    【反义词】 1.迟顿 - 锐利

    【锐利】释义:

  • 尖锐锋利。

    宋田锡《倚天剑赋》:“天老练日时之吉,太一详鋭利之符。”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在斗争的过程之中去锻炼出文化上的更锐利的武器。”闻一多《红烛·孤雁》诗:“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

  • 敏锐。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韩北屏《非洲夜会·不巧的巧遇》:“凭他一双锐利的生意眼,一种对赚钱特别敏感的神经,立刻察觉出这里……正是一个迷人的好所在。”


  • 【相关词】 、凌迟 三年谪宦此栖迟 事不宜迟 企迟 伫迟 低迟 依迟 侧迟 倭迟 倾迟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冯迟 凌迟 凌迟、 凌迟处死 凌迟的 凌迟重辟 反应迟钝 夜来沉醉卸妆迟 大尉迟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