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迟笨
【全拼】 chí bèn
【释义】
  • 笨重、不灵活。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他才有二十多岁,个子很大,脸红而胖,很像陈老先生,可是举止显着迟笨。”闻一多《黄昏》诗:“黄昏是一头迟笨的黑牛,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她那一向灵活、秀气的身子变得迟笨了,脚步也显得很沉重。”

  • 【例句】 1、这位老人动作很迟笨
    【近义词】 1. 迟笨 - 呆笨

    【呆笨】释义:

  • 笨拙;不灵活。

    茅盾《幻灭》一:“我们在上海,讨厌它的喧嚣,它的拜金主义化,但到了乡间,又讨厌乡村的固陋、呆笨,死一般的寂静了。”王统照《沉船》:“一段数说不出的乡愁,在他呆笨的心中起了微微的动荡。”王鲁彦《微小的生物》:“就连身体强壮的人也披上厚而重的衣,显得特别呆笨了。”

  • 2. 迟笨 - 拙笨

    【拙笨】释义:

  • 笨拙;不灵巧。

    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他以弱者佯作倔强的拙笨的愤怒,替代了训练并一个有统系的政策。”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只见那臃肿的拙笨的身体猛地向沙发背上一靠,露着满嘴金牙哈哈大笑起来。”

  • 3. 迟笨 - 迟缓

    【迟缓】释义:

  • 缓慢。

    《后汉书·孔融传》:“性既迟缓,与人无伤。”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当忧復被冰雪埋,汲汲来窥诫迟缓。”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

  • 4. 迟笨 - 迟钝

    【迟钝】释义:

  • 亦作“遅钝”。谓货物不易售出;销路不畅。

    《后汉书·五行志一》:“遅钝之畜,而今贵之。”宋梅尧臣《杜挺之将出京遗予薪刍豆》诗:“餘粮迟钝不暇惜,均於朋契惟义惇。”一本作“滞钝”。许杰《我的写作生活》:“而在另一方面,也因中国的文艺市场迟钝,要靠稿费收入,每至不容易生活。”

  • 谓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三国志·吴志·孙奂传》:“吾初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北齐书·李绘传》:“下官肤体疏嬾,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宋俞文豹《吹剑录》:“文豹谓士大夫与其敏给也寧迟钝。”《明史·李裕传》:“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茅盾《路》四:“就是神经迟钝的人也嗅得出到处紧张的空气。”丁玲《水》三:“望着大福的三爷,在一双迟钝的眼里又挤出两颗眼泪来。”

  • 谓锈蚀;不锋利。

    《艺文类聚》卷三五引晋束晳《贫家赋》:“釜迟钝而难沸,薪鬱絀而不然,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飢悬。”梁斌《播火记》四九:“灾难像锈钝了的锉刀,生涩、迟钝地锯锉着人们的生命。”

  • 缓慢,不迅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某扶乩之人,遇能书者则书工,遇能诗者即诗工,遇全不能诗能书者则虽成篇而迟钝。”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康祺初入京,尚闻有一洗万古之謔,盖取杜句嘲之,以见升迁迟钝也。”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小女孩惶悚地小鸡样地向他疑惑地看了一眼,把举起来的镰刀迟钝地放下来。”

  • 谓声音低沉粗重。

    冯雪峰《月灾》:“我们投进了它的怀里去的时候,它就发出了一阵厌烦的迟钝的低微声音来。”峻青《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在那万山丛中,不时地传来了沉重而迟钝的炮声。”萧军《羊·军中》:“同时在最后一百的数目里,棒子起落的声音迟钝了,不轻妙,折扣打得比较少--军中普通打人,照例是‘数十打五’。”

  • 5. 迟笨 - 鲁钝

    【鲁钝】释义:

  • 粗率,迟钝。

    《礼记·檀弓下》“容居,鲁人也”汉郑玄注:“鲁,鲁钝也。”陆德明释文作“鲁顿”,谓“本亦作钝”。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言词鲁钝,智不逾俗,才不出凡。”明方孝孺《与黄希范书》:“僕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訥鲁钝之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名叫柳清臣,才一十八岁,还在家里读书,资质向来鲁钝,看着是不能靠八股猎取科名的了。”

  • 【相关词】 、凌迟 三年谪宦此栖迟 事不宜迟 企迟 伫迟 低迟 依迟 侧迟 倭迟 倾迟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冯迟 凌迟 凌迟、 凌迟处死 凌迟的 凌迟重辟 反应迟钝 夜来沉醉卸妆迟 大尉迟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