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加种植。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
不生植物。指荒瘠。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何休注:“尧埆不生五穀曰不毛。”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宋王安石《收盐》诗:“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秦牧《土地》:“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
毛色不纯。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鲁祭周公,何以为牲?周公用白牡,鲁公用騂犅,群公不毛。”何休注:“不毛,不纯色。”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事对》:“周天子用騂犅,群公不毛。周公,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
【富庶】释义:
《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后因以“富庶”指物资丰富,人口众多。亦单指物产丰富。
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元胡助《怀来道中》诗:“荒落久寧静,富庶或成市。”杨朔《赤道雪》:“想不到坦噶尼喀竟这样富庶,产金刚石、金子、银子,以及犀牛角、象牙等珍贵物品。”
【肥沃】释义:
谓土地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天下应荒闲田有肥沃堪置屯田处,委当管节度……使营佃。”元王祯《农书》卷五:“凡育鱼之所,须择泥土肥沃,苹藻繁盛为上。”清陈淏子《花镜·灌浇得宜法》:“来年之馥郁,正在秋、冬行根发芽时之肥沃也。”
谓使肥沃。
艾青《他死在第二次》诗:“人类用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土地。”
【贫瘠】释义:
亦作“贫塉”。土地不肥沃。
宋苏辙《民政策下》之三:“膏腴之乡,民不加多,而贫塉之处,民不加少。”
贫穷。
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古隐者多躬耕,余筋骨薄,一不能;多弋钓,余禁杀,二不能;多有二顷田,八百桑,余贫瘠,三不能。”明张居正《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通查年月久近,地方饶瘠,再行减免分数,如果贫瘠不能完者,悉与蠲除,以甦民困。”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一个贫瘠的市镇,像一个负重的穷老头子般的匍匐在万山丛中。”
指贫民。
《新唐书·李大亮传》:“方岁飢,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辽史·后妃传·兴宗仁懿皇后萧氏》:“仁慈淑谨,中外感德,凡正旦、生辰诸国贡币,悉赐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