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外面,无所遮蔽。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霑渍山谷。”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施二》:“僧房数十间,强半倾圮,佛像暴露,鐘鱼闃寂。”
显露;揭露。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峻青《海啸》第四章:“再等一等吧,嫚姑子,免得暴露目标。”徐迟《狂欢之夜》:“他暴露了罪恶的魔鬼们的罪行和原形,当着全民族的面大声地讽刺嘲笑他们。”
【显露】释义:
谓明白直截。
《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寧放朱浮显露之奏,无匿张胜贷故之变。”吕延济注:“曹公自言与权相厚,岂学朱浮明露进言於天子以论权非乎?”
显出;表露。
元杨暹《西游记》第一本第四折:“快去点门外弓兵,不用鎗刀显露,则将暗器潜行。”曹禺《日出》第四幕:“白露走到窗前,打开窗户,外面静悄悄的,对面房屋的轮廓,逐渐由黑暗中显露出来。”
【泄漏】释义:
泄露。透露出去。
《陈书·姚察传》:“﹝姚察﹞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洩漏。”《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你切不可洩漏,待事平了,把家私分一股与你受用。”清昭槤《啸亭续录·张总兵》:“有番僧某为贼侦,凡军中事无不洩漏。”
泄露(机密、秘密)。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魴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元白朴《东墙记》第二折:“不争你走透消息,泄漏风声。”《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因十三妹的这桩事大须慎密,不好泄漏他的机关。”茅盾《秋收》二:“然而他还藏着两句要紧话,不肯泄漏。”
渗透。
唐柳宗元《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楚之南,其土不可以室。或坋而頽,或确而崒,阴流泄漏,瀸没渝溢。”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琬乃取一盘底至平者,以二棬重重安盘中,灌水其中,曾无泄漏。”
【走漏】释义:
泄漏。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西门庆吩咐那小廝:走漏消息,决打二十板。”《红楼梦》第九七回:“只因凤姐吩咐,都不敢走漏风声。”端木蕻良《曹雪芹》第三章:“这事非同小可,千万不能走漏风声。”
谓走私漏税。
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水害》:“昔人论吴江东通青龙江,由青龙江入海之处,因监司相视,恐走漏商税,遂塞此江。”清王韬《拟设洋药总司议》:“盖走漏之弊,杜之於中国则难,杜之於印度则易。”
遗漏;遗失。
《中国民间故事选·巧货》:“大锅头说:‘自己人亲自去,走漏要小些。’”钱锺书《围城》五:“我想东西不会走漏的。”
【透露】释义:
显露。
明唐顺之《与张本静书》之二:“然真景相逼,真机亦渐透露。”《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合该他官星透露……这时候只要有人出上百十吊钱,便可得个一二品的功名,亦要算得不值钱了。”丁玲《母亲》二:“店铺都歇了市,上了铺板,关好了门,只从一些门缝中还透露出一点点灯光。”
显豁;明显。
明高攀龙《讲义·叶公问孔子章》:“夫子於子贡、子路每每时切提醒此处,又更透露曰‘女奚不曰’,责之者深矣;曰‘其为人也’,示之者深矣。”《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诸君的平日行事,一个个都被《文明小史》上搜罗了进去,做了六十回的资料。比泰西的照相还要照得清楚些,比油画还要画得透露些。”
私下通报或走漏。
清周亮工《与黄济叔书》:“贱造烦质朱公,虽不欲先生透露消息,然又恐先生不实实説破。”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委员长也透露,他们早就知道部队要到这里来执行重要任务,现在正发动群众,全力支援。”
【掩盖】释义:
收藏。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
隐瞒。
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三主崩没,臣子掩盖,日不移晷,旋受大祸,此天下之至忌,不可之至甚者也。”
遮盖。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此一等人,心身俱泰,手足轻安,既无两头照顾之患,又无掩盖表扬之丑,故可称也。”《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再看牙牀之上,两扇窗槅,掩盖着个不言不动,无知无觉的齐桓公。”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
掩埋。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一二日后必復来,去土开棺,諦视其尸,重为掩盖。”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语怪》:“见棺槨之暴露者,必为掩盖。”
【潜伏】释义:
亦作“潜伏”。隐藏;埋伏。
《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闕请罪。”杨朔《万古青春》:“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
【蕴藏】释义:
蓄积而未显露或发掘:我国各地~的铁矿很丰富|群众中~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隐瞒】释义:
谓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呼公子詰问其由。公子不敢隐瞒。”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拿获》:“捕壮不敢隐瞒唆诈,其受害者亦鲜矣。”峻青《海啸》第四章:“这一点,我对你并不隐瞒。”
【隐蔽】释义:
遮掩;隐藏。
《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高诱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説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晋葛洪《神仙传·刘安》:“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宋何薳《春渚纪闻·苏刘互谑》:“独颜子拘谨,不能遽为阔步,顾市中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
指暗室等别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汉徐干《中论·法象》:“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
深藏不露,深自掩抑。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姦人愈自衒沽,虚而类实。”
遮盖,掩饰。
《汉书·翟方进传》:“怀姦朋党,相为隐蔽。”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水浒传》第八二回:“那指挥使回到朝廷,那里敢隐蔽,只得把上项所言,奏闻天子。”
犹屏障。
《战国策·齐策二》:“且赵之於燕齐,隐蔽也。”高诱注:“隐蔽,蕃蔽。”
隐晦。
吴晗《学习集·多写一点杂文》:“相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隐蔽曲折的作风都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以的。”
指隐私。
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易卜生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但并不加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