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答复。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唐元稹《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宋曾巩《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酬报。
《宋书·孝义传·吴逵》:“逵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逵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武帝为之报答亦如此。”
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
《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巴金《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报聘。
《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感激】释义:
感奋激发。
汉刘向《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引申指激动,有生气。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张旭﹞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清谭献《<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
衷心感谢。
《宋书·范晔传》:“又有王国寺法静尼亦出入义康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水浒传》第七九回:“韩存保感激无地,就请出党世雄相见,一同管待。”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多谢收留,感激不尽。”老舍《善人》:“她只能去为别人服务,可是谁感激她,同情她呢?”
【感谢】释义:
因对方之好意或帮助而表示谢意。
《宋书·庾登之传》:“登之与晦俱曹氏壻,名位本同,一旦为之佐,意甚不愜。到厅牋,唯云‘即日恭到’,初无感谢之言。”《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诸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柔石《二月》十八:“我总感谢你底恩惠!”
【报酬】释义:
酬答;报答。
宋梅尧臣《答张子卿秀才》诗:“逍遥独咏歌,寄翼与报酬。”明李东阳《求退录》:“﹝东阳﹞慙惧有加,报酬无地。”
因使用别人的劳动力或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老舍《善人》:“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沙汀《还乡记》二:“她从麻线兜里选出三个鸡蛋,准备拿去做报酬。”
【答谢】释义:
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款待,表示谢意。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身微命贱,无阶答谢,惟积慙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明日妇人买了一壶酒,装着四箇菜碟,叫小童来答谢,官人也受了。”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在这一束奏折里,主要是答谢皇帝的‘宠颁’。”
【酬报】释义:
报答;报偿。
《晋书·刘弘传》:“皮初之勋宜见酬报。”宋司马光《辞明堂宿卫札子》:“在人臣恩礼优厚,无以復加,捐生陨命,不足酬报。”曹禺《日出》第二幕:“这关渡过去,你这点功劳我要充分酬报的。”
【酬谢】释义:
亦作“酧谢”。赠送礼物以表示谢意;报谢。
《宋书·范晔传》:“尝有病,因法静尼就熙先乞治,为合汤一剂,耀疾即损。耀自往酬谢,因成周旋。”明朱有燉《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今宵共约在芳亭内,酧谢你《风俗记》太新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五章:“在寨主的客房里聚着本寨的几位管事人和几家肉票的当家人,商量如何酬谢田见秀。”
【报仇】释义:
见“报讎”。
【报复】释义:
酬报;报答。
《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
指报积怨、愤恨。
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田汉《获虎之夜》:“易四聋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
答复;应对。
《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寳夤接对报復,不失其理。”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在位者相报復甚希。”
犹报应。
《北齐书·孝昭帝纪论》:“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復,将齐之基宇止在于斯,帝欲大之,天不许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贾廉访昔年设心拐去的东西,到此仍还与商家用度了。这是羹里来饭里去,天理报復之常。”《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復孝女的一番因果。”
禀报;报知。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四折:“令人报復去,道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水浒传》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报復,多样时,蔡九知府遣人出来邀请。”
往复。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迴环,犹阴阳之报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