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报讎”。
【报复】释义:
酬报;报答。
《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
指报积怨、愤恨。
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田汉《获虎之夜》:“易四聋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
答复;应对。
《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寳夤接对报復,不失其理。”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在位者相报復甚希。”
犹报应。
《北齐书·孝昭帝纪论》:“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復,将齐之基宇止在于斯,帝欲大之,天不许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贾廉访昔年设心拐去的东西,到此仍还与商家用度了。这是羹里来饭里去,天理报復之常。”《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復孝女的一番因果。”
禀报;报知。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四折:“令人报復去,道有陈婆婆同四个状元来了也。”《水浒传》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报復,多样时,蔡九知府遣人出来邀请。”
往复。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迴环,犹阴阳之报復。”
【报恩】释义:
报答恩惠。
《汉书·盖宽饶传》:“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宋梅尧臣《双羊山会庆堂记》:“堂之前许其置佛,俾报恩奉佛两得焉。”方之《杨妇道》:“求你们哪位借点粮食给我,我今生还不了债,来生做牛马报恩!”
【报答】释义:
犹答复。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唐元稹《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宋曾巩《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酬报。
《宋书·孝义传·吴逵》:“逵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逵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武帝为之报答亦如此。”
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
《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巴金《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报聘。
《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