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极有价值。
《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孔子家语·本姓解》:“吾鄙人也,闻子之名,不覩子之形久矣,而求知之宝贵也。”清黄景仁《灵璧磬石歌》:“文人癖嗜更多有,宝贵奚啻同天琛。”老舍《骆驼祥子》二一:“他知道自己的汗是怎样的宝贵,能少出一滴便少出一滴。”
重视;珍视。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翬尝绘《南巡图》进呈,天子嘉赏,议官之,翬不乐仕进,遽归。一时名公巨卿投诗攀援,卒不可得。立品如此,其笔墨始可宝贵也。”邹韬奋《抗战以来》五七:“﹝文化事业机关﹞须宝贵平日在广大读者间所建立的信誉。”郭沫若《今昔集·再谈中苏文化之交流》:“他们的作品固然有永不可磨灭的价值,值得我们宝贵,但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究竟不同。”
【可贵】释义:
值得珍视。
《楚辞·离骚》:“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歷兹。”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宋曾巩《尚书省郎官石记序》:“其楷字盖罕见於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那在地球上最普通的名之曰‘水’的东西,是何等可贵的珍品呵!”
【名贵】释义:
有名望而贵显。
《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晋书·何遵传》:“绥字伯蔚,位至侍中尚书。自以继世名贵,奢侈过度。”
指有名望而贵显的人。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韩愈﹞又为李于志叙当世名贵服金石药欲生而死者数辈。”
著名而珍贵。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邢子愿画石》:“其间写文石,亦艺林片玉,盖甚名贵也。”清曹寅《玉山僧院牡丹》诗:“旧种知名贵,重臺杂卉茵。”瞿秋白《乱弹·吉诃德的时代》:“中国的《水浒》是一部名贵的文学典籍。”刘大白《看盆栽的千叶红梅》诗:“倘教她长住空山,孤芳自赏,也何曾不十分名贵!”
【珍贵】释义:
珍爱,重视。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韦康为凉州,后败亡”南朝宋裴松之注:“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籜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邹韬奋《思想犯罪》:“这样说起来,思想原是可以珍贵的东西,方培养之不暇,何以目为‘犯罪’而‘被处分’呢?”
贵重,宝贵。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杨埴》:“世号杨倭漆,所制器皿亦珍贵。”曹靖华《飞花集·只研朱墨作春山》:“这些信,是他全部著作的构成部分,是他留给祖国人民的极珍贵的精神财富。”
【贵重】释义:
位高任重。
《韩非子·内储说下》:“大臣贵重,敌主争事,外市树党,下乱国法,上以刼主,而国不危者,未尝有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将军是张王得力之人,贵重用事,势焰赫奕。”
指位高任重的大臣。
《管子·明法解》:“人主不参验其罪过,以无实之言诛之,则姦臣不能无事贵重而求推誉,以避刑罚而受禄赏焉。”
高贵尊严。
《后汉书·崔駰传》:“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駰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駰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五代齐己《赠询公上人》诗:“威仪何贵重,一室贮冰清。”《官场现形记》第七回:“翻译説:‘外国人请贵重客,都是主人自己把菜一份一份的分好,然后叫细崽端到客人面前。’”
器重;看重。
《汉书·金日磾传》:“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唐白居易《赠王山人》诗:“贵重荣华轻寿命,知君闷见世间人。”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尊重,持重。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明王文禄《求志编》卷一:“今之为官者,太自尊大而贵重,与民隔絶。”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三章:“哎,主任,光咱父子俩说话,那两个手脚不贵重的人,咱叫他们来年再入社不行吗?”
价值高;珍贵。
《红楼梦》第二四回:“像这贵重的,都送给亲友,所以我得了些冰片、麝香。”鲁迅《彷徨·孤独者》:“这种本子,在他是算作贵重的善本。”王西彦《隔膜》:“这样的丝袜子哪里会不贵重呢,说是要三百块钱一双哩。”
【低贱】释义:
低下卑贱。指出身或社会地位。
朱自清《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我们的孩子所以高贵,正因为我们不曾出卖他们,而那个女孩所以低贱,正因为她是被出卖的。”老舍《柳家大院》:“我倒不是说拉洋车就低贱,我是说人就不应当拉车;人嘛,当牛马?”
指卑鄙下贱。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九:“一种低贱的冷酷的笑由他们嘴角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