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守护。
《战国策·齐策六》:“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叔陵聚兵仅得千人,欲据城保守。”《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孔明曰:‘非云长不可。’即时便教云长前去襄阳保守。”郭沫若《鸡之归去来》:“但那只雄鸡是一匹好斗的军鸡,把笼子保守得就象一座难攻不破的碉堡。”
保护;保藏。
唐裴鉶《传奇·陶尹二君》:“凝神而神爽,养气而气清;保守胎根,含藏命带。”宋沉括《梦溪笔谈·神奇》:“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后九年,当有疾。汝可持吾药献天子。此药人臣不可服,服之有大责,宜善保守。”
保住,保持使不失去。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一:“汝若真为那个驱壳的己,必须用这箇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箇真己的本体。”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他很谨慎的保守他的出身的秘密。”丁玲《自杀日记》:“我死去,我的心是很平静的,世界也仍然保守平静。”
特指维持旧状态,不求改变或改进。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喜保守,南派喜破坏。”梁斌《红旗谱》八:“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浩然《艳阳天》第五一章:“焦振茂说:‘也不算我落后保守,这件事情,我有一定之规。’”
【后进】释义:
后辈。亦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邢昺疏:“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唐张继《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沙汀《淘金记》十七:“龙哥之所以最得人望,并不是因为他资格最老,比较起来,他还算是后进。”
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
管桦《井台上》:“给咱们评了个后进社,麦子没有按期浇完哟!”
指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工人歌谣选·四见歌》:“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
谓进行在后。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我们的革命是后进的……比苏联的十月革命晚了三十几年。”
多排房屋后面的一排。
叶圣陶《某镇纪事》:“预备尊客住宿的房间在后进,是一平排五楼五底,打扫得不留一丝儿尘埃。”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马希贤先生一直向后进局长办公室跑去。”
【守旧】释义:
拘泥于旧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愿改变。
《宋史·欧阳修传》:“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餘习,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老舍《茶馆》第三幕:“你那套光绪年间的办法太守旧了。”
保持住原来的样子。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至其血色深紫,结而成胎,则其根本已緇,全无脚地可漂。及其生也,即服以水晶云母,居以玉殿琼楼,亦难望其变深为浅,但能守旧不迁,不致愈老愈黑,亦云幸矣。”清薛福成《考旧知新说》:“中国之病固在不能更新,尤在不能守旧。”
戏曲术语。传统戏曲舞台装置。过去传统戏曲演出时所用的台帐和作为背景使用的底幕。幕上绣有各种装饰性图案。
【落伍】释义:
掉队。如:他不愿落伍,拼命地加快步伐,追上了连队。
比喻人或事物落在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的后面。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那些老友的穿戴已经落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老郑,我怎么配帮助晓燕?我现在落伍啦。”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土改的时候还能跟在大伙后头跑,现时落伍啰,跟不上党团员年轻人了。”
【落后】释义:
在行进中落在同行者后面。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每行军必争前锋,耻落后。”杨朔《木棉花》:“落后的人们慌慌张张向前奔跑,害怕耽误火车。”
不如人。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原来是三年不肯往杭州,闪的我落后,有国难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元来焦大郎固然本性好客,却又看得满生仪容俊雅……料不是落后的,所以一意周全他。”
迟慢;拖延。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你为甚不肯上坟坵,枉教那一二千人都落后。”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派人接伯喈家眷》:“这一封柬子,外有金银钱米与你作盘缠,休要落后了。”
怠慢。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劝解公婆争吵》:“寧可饿死奴家,决不将公婆落后了。”
指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国太落后,现代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百分之十左右,需要用极大的努力,才能使国家现代化。”周而复《印第安人》:“殖民统治的结果,留下的是死亡、贫穷和落后!”
犹后来,最后。
《元朝秘史》卷二:“房里、车里、牀下都搜遍了,落后搜到载羊毛的车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只见一箇人落后走来,望着员外妈妈施礼。”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吴一粟更觉到了他自己做得过火,所以落后倒反向她赔了几个不是。”
【顽固】释义:
愚妄固陋,不知变通。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汉刘艾《献帝传》:“况臣顽固,质非二圣,乃应天统,受终明詔。”宋陆游《别曾学士》诗:“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老舍《茶馆》第二幕:“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
指愚妄固陋不知变通的人。
《北史·儒林传上·张伟》:“儒谨汎纳,虽有顽固,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色。”唐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碑》:“顽固革心,疆内如春。”《邻女语》第六回:“要使洋兵知道山东官长并不与朝中的顽固,通同一气。”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人家把我们几个落后顽固编成一组,我们越得争气。”
谓固执己见。
老舍《微神》:“他们越这样,我越顽固。”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三:“陈诚看见我也顽固,却缓和下来了,他又考虑到了别的补救办法。”
坚硬。
老舍《茶馆》第三幕:“你呀,老大,比石头还顽固!”沙汀《祖父的故事》:“那黑色的瓦浪,蜿蜒的土墙,碉楼顶上的女墙,看去是顽固,而且丑恶。”
立场反动,不肯改变。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什么叫顽固?固者硬也,顽者,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进步之谓也。”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先进】释义:
前辈。
《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朱熹集注:“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又製俗书数十餘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宋王安石《谢王司封启》:“不以先进畧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元刘祁《归潜志》卷八:“尝闻先进故老,见子弟辈读苏黄诗,輒怒斥。”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今后辈不知先进遗风者多矣。”
首先仕进。
《汉书·萧育传》:“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餘御史中丞。”
犹先行。
唐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於是屏造父,命后夔;或无声而至矣,或先进以道之。”
位于前列,可为表率。
郭小川《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先进的力量。”如:先进人物;先进经验。
【开明】释义:
通达,明智。
《史记·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张守节正义:“开,解而达也。”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生而茂异,长而开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旂叟号西堂先生,开明练达,遇事如破竹。”
使开通、明智。
汉扬雄《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汪荣宝义疏:“‘开明’即发矇之意,言开矇以为明也。”
清醒,明白。
《三国志·蜀志·张翼传》“高祖父司空浩,曾祖父广陵太守纲,皆有名迹”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婴(张婴)虽为大贼,起於狂暴,自以为必死,及得纲言,旷然开明,及辞还营。”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其不得见于世,则圣贤之命脉犹在,而人心终有时而开明也。”《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此时武帝心地不知怎地忽然开明,就省悟前世黄復仁、童小姐之事。”
政治、社会清明、文明;不黑暗,不野蛮。
《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刘孝标注引晋张隐《文士传》:“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严复《原强》:“于五洲殊种,由狉榛蛮夷,以至著号开明之国,挥斥旁推,什九罄尽。”
思想开通,不顽固不保守。
邓子恢张鼎丞《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蓝玉田部队尚未得到正式番号,军饷无着,他们都需要地方革命势力的支持,便伪装出一副开明的面孔。”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爹呀,你真开明。姜同志说你是开明人士呢。自动献山峦献地,又免费教学。”
天色由暗转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盐神暮輒来宿,旦化为虫,羣飞蔽日,天地晦暝,积十餘日,廪君因伺便射杀之,天乃开明。”亦指敞亮,明亮。清孙嘉淦《南游记》:“至圣墓,有红墙环立,墙中草树愈密,修榦丛薄,侧不容人,而景色开明,初无幽阴之气。”
开列清楚。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即开明实价,当堂具领给发。”清李渔《奈何天·锡祺》:“有何罪愆,一一开明。”
方言。明白地,无保留地。
冯雪峰《柳影》:“我这时微微听到她母亲决意要我家在她十八岁这年和我并亲。我的祖父母开明和我说的时候,我说要结婚也得到我二十五岁;那时她须二十三岁,许多人都知道她是等待不到那个时候的。”
指启明星。
《大戴礼记·四代》:“《诗》云:‘东有开明。’”孔广森补注:“金星附日而见,昏曰长庚,晨曰开明。今《诗》字为启明,如记或汉避孝景讳改。”
10.见“开明兽”。
11.传说中的古帝名。任古蜀国相,后为蜀王。
《太平御览》卷五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望帝自以德不如,以国禪与鳖令,为蜀王,号曰开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来敏《本蜀论》曰:荆人鳖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鳖令至汶山下復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鳖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禪,号曰开明。”
【改良】释义:
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它更适合要求。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其时学校所教,时时公议改良,固非今日所能预议。”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康有为和梁启超等曾经认为这种改革也可以用革命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日本的方式,即依靠政府采取一些改良的方式来完成。”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她主张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加精技术,改良出品。”
改正过错,转为良善。
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鄙意以为稍事警告即可,令其改良。”
改善。
徐特立《公园设立管见》:“市中多设公园,可以改良市中的空气。”毛泽东《论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的生活,才能发动工人的抗日积极性。”参见“改善”。
【激进】释义:
急进。
毛泽东《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实行激进的有利于广大抗日民众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十:“和缓叫你生肺病,激进叫你生急病,在受侵略者都得不到什么便宜。”
【革命】释义:
谓实施变革以应天命。古代认为王者受命于天,改朝换代是天命变更,因称“革命”。
《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孔颖达疏:“夏桀、殷紂,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放桀鸣条,诛紂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貽厥子孙,传之万叶。”《明史·太祖纪二》:“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
谓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
陶成章《龙华会章程·檄文》:“怎样叫做革命?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一:“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陈毅《记遗言》诗:“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亦指具有革命意识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极少数的工贼之外,整个阶级(指无产阶级)都是最革命的。”
根本性的改革。如: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革新】释义:
改革,更新。
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绪言》:“近世史与上世中世特异者不一端,而学术之革新,其最著也。”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思想革新的结果,是发生社会革新运动。”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像钱先生所有的那样一套旧的,正是一种可以革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