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包围
【全拼】 bāowéi
【释义】
  • 四面围住。

    《文献通考·田赋六》:“延福等五十四圩,周迴一百五十餘里,包围诸圩在内。”巴金《春天里的秋天》:“我们被夜的网、星星的网包围着。”萧红《夜风》:“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张二叔的房舍包围了。”

  • 军事术语。(1)正面进攻的同时,向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2)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等。

  • 【例句】 1、“看,一群黑人把气球包围起来了
    2、 他们包围了安堤阿。
    3、 它四周都有其它树种包围
    4、 大气包围着地球。
    【近义词】 1. 包围 - 围困

    【围困】释义:

  • 团团围住,使之窘迫而无出路。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便待要开堤灌水把军围困。”《水浒传》第六九回:“董平道:‘城中必有细作,且差多人围困了这贼。’”茅盾《子夜》十四:“吴荪甫听着,也变了脸色。被围困在厂门口那时的恐怖景象立即又在他眼前出现。”

  • 2. 包围 - 掩盖

    【掩盖】释义:

  • 收藏。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

  • 隐瞒。

    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三主崩没,臣子掩盖,日不移晷,旋受大祸,此天下之至忌,不可之至甚者也。”

  • 遮盖。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此一等人,心身俱泰,手足轻安,既无两头照顾之患,又无掩盖表扬之丑,故可称也。”《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再看牙牀之上,两扇窗槅,掩盖着个不言不动,无知无觉的齐桓公。”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

  • 掩埋。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一二日后必復来,去土开棺,諦视其尸,重为掩盖。”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语怪》:“见棺槨之暴露者,必为掩盖。”

  • 3. 包围 - 笼罩

    【笼罩】释义:

  • 鸟笼,笼槛。

    晋葛洪《抱朴子·备阙》:“鸿鶤不能振翅於笼罩之中。”《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多少彩禽投笼罩,云中仙鹤不能招。”

  • 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吉当当,鎗和斧笼罩着身躯;扢挣挣,斧迎鎗几番烟燄举。”茅盾《子夜》一:“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

  • 超越;凌驾于其上。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屈平联藻於日月,宋玉交彩於风云。观其艳説,则笼罩《雅》《颂》。”《陈书·徐陵传论》:“徐孝穆挺五行之秀,稟天地之灵,聪明特达,笼罩今古。”唐康骈《剧谈录·含元殿》:“君臣和叶,四表靖謐。文物之盛,笼罩姬汉。”

  • 概括;统摄。

    《朱子语类》卷二七:“江西学者偏要説甚自得,説甚一贯,看他意思只是拣一箇儱侗底説话,将来笼罩,其实理会这箇道理不得。”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盖《文心》笼罩羣言,而《诗品》深从六艺。”

  • 控制;笼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孙兴公﹞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不及。’”《明史·王越传》:“越姿表奇伟……奬拔士类,笼罩豪俊,用财若流水,以故人乐为用。”

  • 谓擒拿,擒获。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钱尚父始杀董昌,奄有两浙,得行其志,士人耻之。吴侍郎,越州萧山县人,举进士,场中甚有声采……乃脱身西上。将及苏臺界,回顾有紫綬者二人追之,吴谓必遭笼罩。”

  • 4. 包围 - 覆盖

    【覆盖】释义:

  • 掩饰;遮盖。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巴金《秋》六:“她的整个脸沐着月光,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 犹伞篷。

    《英烈传》第七一回:“忽见黑云一片,压住营垒,宛如覆盖。”

  • 指覆蔽在地面上的植物。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这九十个水量是正沟的水,南沟北沟山上覆盖多,水下来要慢一些,至少要差三个钟头。”

  • 【反义词】 1.包围 - 突围

    【突围】释义:

  • 突破包围。

    《三国志·魏志·张辽传》:“辽復还突围,拔出餘众。”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纳禪衣。”《明史·陈友谅传》:“友谅得书忿恚,不报。久之乏食,突围出湖口。”郭澄清《大刀记》第八章:“他们胜利突围以后,于天黑时分,又在约会地点--雒家庄会合起来了。”


  • 2.包围 - 解围

    【解围】释义:

  • 解除敌军的包围。

    《战国策·齐策六》:“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説也。”《韩诗外传》卷二:“华元以诚告子反,得以解围,全二国之命。”唐李嘉祐《题灵台县东山村主人》诗:“贫妻白髮输残税,餘寇黄河未解围。”

  • 谓解除对敌军的围困。

    《史记·秦本纪》:“繆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军解围,遂脱繆公而反生得晋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四章:“献忠将张令围困了十二天,到了三月初八,眼看就要攻破柯家坪,官军数路援军齐到,只好解围而去。”

  • 泛指解除困境。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韞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清洪昇《长生殿·复召》:“无淹滞,稳情取一笑,愁城自解围。”茅盾《子夜》十四:“他满脸通红了!幸而范博文出来给他们解围。”


  • 【相关词】 “包” “淘气包马小跳”   猴子面包树  包拯  豆沙面包  面包 、包拯 《包宝宝》 《少年包青天》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淘气包马小跳》 一包在内 一手包办 一手包揽 一揽包收 三丁包子 三包 三自一包 丝包线 丢包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