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包容
【全拼】 bāoróng
【释义】
  • 宽容。

    《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才取次可用。”《明史·蔡时鼎传》:“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玉娇梨》第二十回:“二人俱系旧故,尚望仍前优待,以示包容。”

  • 容纳。

    前蜀杜光庭《皇后修三元大醮词》:“气分二象,垂包容覆载之私。”明李东阳《大行皇帝挽歌辞》:“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贺敬之《雷锋之歌》:“七大洲的风雨,亿万人的斗争--在胸中包容。”

  • 【例句】 1、虽然采用“液态布局”也是可能的,这样可以灵活地在不同的视窗大小中来显示内容。 但设计出来的应用应该针对最常用的显示器的尺寸来进行优化,而且还应该能够包容主要人物角色可能用到的最不常用的显示尺寸。
    2、 艺术包容了所有感受。
    3、 每一个单一的社区往往是一些较大的、包容更广阔的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4、 剧本包容戏剧脚本的书
    【近义词】 1. 包容 - 包涵

    【包涵】释义:

  • 包容含有;包括。

    《北史·隐逸传·徐则》:“夫道得众妙,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元邓玉宝《一枝花》套曲:“蜂衙蚁阵,虎窟龙潭,阑纷纷的尽入包涵。”清戴名世《左忠毅公传》:“陛下如天之度,宜无所不包涵。”李大钊《土地与农民》:“此统计表不包函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

  • 宽容,原谅。

    《老残游记》第四回:“不中吃,请铁老爷格外包涵些。”《再生缘》第十四回:“萍水相逢缘分重,今朝得罪要包涵。”老舍《茶馆》第一幕:“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

  • 2. 包容 - 原谅

    【原谅】释义:

  • 对过失予以宽恕、谅解。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还得求姐姐原谅妹子个糊涂,耽待妹子个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这一点点下情,想来当世君子,总可以原谅我的。”曹禺《雷雨》第二幕:“年轻人一时胡涂,做错了的事,你就不肯原谅么?”

  • 3. 包容 - 宽恕

    【宽恕】释义:

  • 宽大仁恕。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时黄霸在潁川,以宽恕为治,郡中亦平,娄蒙丰年,凤皇下,上贤焉,下詔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魏书·序纪·文帝》:“始祖与隣国交接,篤信推诚,不为倚伏以要一时之利,宽恕任真,而遐邇归仰。”《旧唐书·韩思复传》:“思復少袭祖爵。初为汴州司户参军,为政宽恕,不行杖罚。”清昭槤《啸亭杂录·先悼王善六合枪》:“阔怀大度,抚僚属以宽恕,喜人读书应试,人皆深感其惠。”

  • 饶恕,原谅。

    《隋书·东夷传·高丽》:“盖当由朕训导不明,王之愆违,一已宽恕,今日以后,必须改革。”宋苏轼《与郭功父书》之四:“辱访临,感怍,独以忽遽为恨,迫行不往谢,惟宽恕,乍热万万自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不如你看日前夫妻之面,宽恕了我,放了这官人罢。”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六:“我应该感激她,应该宽恕她,虽然她在别的时候说了谎。”

  • 4. 包容 - 海涵

    【海涵】释义:

  • 敬辞。谓大度宽容。

    《艺文类聚》卷四六引南朝梁王僧孺《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宋苏轼《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

  • 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晚生才疎识浅,全仗太师海涵。”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得罪,得罪!望乞海涵。”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尚希曲予海涵,免施贵駡。”

  • 包含。

    宋苏轼《小儿致语》:“大乐九成,固海涵於杂技。”

  • 5. 包容 - 谅解

    【谅解】释义:

  • 了解实情后原谅或消除意见。

    徐特立《我的生活》:“我谢绝了一切应酬,朋友们也很能谅解。”巴金《家》三一:“他不谅解我,没有一个人谅解我。”

  • 【相关词】 “包” “淘气包马小跳”   猴子面包树  包拯  豆沙面包  面包 、包拯 《包宝宝》 《少年包青天》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淘气包马小跳》 一包在内 一手包办 一手包揽 一揽包收 三丁包子 三包 三自一包 丝包线 丢包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