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包罗
【全拼】 bāoluó
【释义】
  • 包容;容纳。

    汉赵岐《<孟子>题辞》:“著书七篇……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其文蔚茂驰骋,盖将包罗众体,而一字不苟,读之亹亹而无厌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老太师学问渊博,有包罗天地之抱负。”高士其《天的进行曲》:“天包罗着一切,包罗着所有的星云,包罗着所有的恒星。”

  • 【例句】 1、包罗丰富的幸福是有可能的。
    2、 民间艺术包罗甚广。
    3、 尽管这项决议案的措词似乎包罗一切,但从它所引起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实际意义是很有限的。
    4、 从时髦的“鞋盒”短笺到令人深思的“悄悄话”贺卡,霍尔马克公司的产品包罗了个人信息联系的全部形式。
    【近义词】 1. 包罗 - 包含

    【包含】释义:

  • 包容含有。

    汉桓宽《盐铁论·地广》:“王者包含并覆,普爱无私,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恩。”唐褚亮《祭神州乐章·肃和》:“大哉坤仪,至哉神县,包含日域,牢笼月竁。”明李贽《答刘晋川书》:“令郎外似痴而胸中实秀颖,包含大志,特一向未遇明师友耳!”魏巍《火与火》:“这是一个朝鲜知识分子的声音,是包含着痛苦和仇恨的刚强的声音。”

  • 犹包涵。宽容,原谅。

    宋司马光《论张方平第二状》:“今方平举措轻脱,震骇一方,传笑天下。不才之跡,章灼如此,而朝廷犹掩覆包含,一无所问。”元无名氏《醉花阴·怨恨》曲:“衔冤去投谢氏,无计去问巫咸。自嘆息,自包含。”《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小县分没有好菜,送了一桌粗饭,请大老爷包含点。”

  • 2. 包罗 - 包括

    【包括】释义:

  • 包含,总括。

    汉蔡邕《释诲》:“包括无外,综析无形。”唐刘知几《史通·列传》:“如二人行事,首尾相随,则有一传兼书,包括令尽。”老舍《骆驼祥子》九:“在这无可抵御的压迫下,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

  • 3. 包罗 - 囊括

    【囊括】释义:

  • 包罗;包含。

    汉扬雄《羽猎赋》:“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北史·王轨传论》:“弥纶三极、囊括百代。”清黄遵宪《感怀》诗:“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闻一多《一个白日梦》:“看,它不但囊括了全部的空间‘顶天立地’,还垄断了整个的时间‘继往开来’!”

  • 括囊。喻闭口不言。

    《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 4. 包罗 - 席卷

    【席卷】释义:

  • 见“席卷”。

  • 亦作“席捲”。如卷席一般。形容全部占有。

    《战国策·楚策一》:“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汉贾谊《过秦论》上:“﹝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 形容尽数带走或除去。

    《后汉书·袁绍传》:“今公孙瓚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捲,与瓚交锋。”宋苏轼《三月六日湖成次韵》:“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苔空。”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北人皆席捲而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 形容气势迅猛。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然清兵力竭,亦不能乘胜席捲而前。”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 5. 包罗 - 征求

    【征求】释义:

  • 征收;求索。

    《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唐杜甫《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宋秦观《进策·论议上》:“故杨炎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明何景明《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黷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 征召访求;征询。

    《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先以詔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宋氏徵求,力倍功半。”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巴金《家》三十:“觉新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觉民的意见。”

  • 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陈子龙《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丰沛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 6. 包罗 - 搜罗

    【搜罗】释义:

  • 访求罗致;搜集。

    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白新墓碑》:“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復字画可称,至太宗皇帝始搜罗法书。”明唐顺之《答俞教谕书》:“僕於甲科人才固未尝专有眷眷搜罗之心。”朱光潜《艺文杂谈·谈书牍》:“赖古堂《尺牍新钞》搜罗较富。”

  • 亦作“搜逻”。谓巡回搜索。

    宋欧阳修《南獠》诗:“搜罗一月餘,不战师自罢。”宋司马光《和王介甫烘虱》:“我归彼出疲奔命,备北惊南厌搜逻。”《红楼梦》第一○二回:“这样的大排场,我打量拿着妖怪给我们瞧瞧到底是些甚么东西,那里知道是这样搜罗!”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由于自卫团搜逻得很厉害,没有出城的变兵都躲藏了起来。”

  • 蒐羅:搜罗;搜集。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总年数三百二十七万,称尊号一百八十餘君,总不如唐虞氏把七政蒐罗成历象。”明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山林空。”清李渔《风筝误·嘱鹞》:“开卷益偏多,古和今,任蒐罗,清磨岁月惟书可。”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余曾有续刻《皇清经解》之议,因博访通人,蒐罗众籍。”

  • 7. 包罗 - 网罗

    【网罗】释义:

  • 捕捉鸟兽的工具。

    《淮南子·兵略训》:“飞鸟不动,不絓网罗。”南朝宋鲍照《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鴟鳶,下飞畏网罗。”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闻道鵷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清顾炎武《一雁》诗:“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

  • 比喻像网的笼罩物。

    唐李山甫《又代孔明哭先主》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种骗术,直是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网罗。”曹禺《日出》第一幕:“她认定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最残酷的桎梏,使她即使怎样羡慕着自由,也难以逃出自己的环境的网罗。”

  • 以网捕物。

    唐元稹《蜘蛛诗》序:“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而踦长数倍其身,网罗竹柏尽死。”清昭槤《啸亭杂录·内湖珠兆》:“因网罗之,得蚌径尺。”

  • 比喻法网。

    《韩非子·解老》:“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唐司空曙《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其间又有不幸罹忧患,触网罗,至困阨流离以至。”鲁迅《<二心集>序言》:“谨案在‘清党’以后的党国里,讲共产主义是算犯大罪的,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

  • 搜罗;包容。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唐刘知几《史通·本纪》:“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於此乎!”宋苏轼《谢王内翰启》:“此圣人所以网罗天下之逸民,追復先王之旧迹。”

  • 8. 包罗 - 蕴涵

    【蕴涵】释义:

    (1)包含。也作蕴含。(2)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叫做蕴涵,表现形式是‘如果…则…’。例如‘如果温度增高则寒暑表的水银柱上升’。
    【相关词】 “包” “淘气包马小跳”   猴子面包树  包拯  豆沙面包  面包 、包拯 《包宝宝》 《少年包青天》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淘气包马小跳》 一包在内 一手包办 一手包揽 一揽包收 三丁包子 三包 三自一包 丝包线 丢包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