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错杂灿烂貌。
晋王嘉《拾遗记·岱舆山》:“北有玉梁千丈,驾玄流之上……玉梁之侧,有斑斕自然云霞龙凤之状。”唐权德舆《送别沅汎》诗:“斑斕五綵服,前路春物熙。”《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忽地起阵狂风,一个斑斕猛虎,跳将出来,照头一扑,把行者拖的去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我还更乐观于杂文的开展,日见其斑斓。”
比喻孝养父母。
明朱鼎《玉镜台记·得书》:“违定省,絶温凊,把斑斕疎旷也。”参见“斑衣戏彩。”
【光辉】释义:
亦作“光暉”。光明;光芒。
《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天论》:“日月不高,则光暉不赫。”《史记·封禅书》:“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隋煬帝巡狩北边,作大行殿七宝帐,容数百人,饰以珍宝,光辉洞彻。”宋朱淑真《中秋夜不见月》诗:“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光泽。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宋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二王府帖》:“从禁中借板墨本百本,分遗宫僚。但用潘谷墨,光辉有餘而不甚黟黑。”
指光阴,时光。
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唐李白《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诗:“寧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颯绕寄衣。”
光荣;荣耀。
《后汉书·班彪传》:“盖清庙之光暉,当世之俊彦也。”唐顾熊非《送喻凫春归江南》诗:“里閭争庆贺,亲戚共光辉。”清李渔《比目鱼·巧会》:“真佳偦,真佳偦,吐气扬眉,致吾儕,也有光辉。”
【灿烂】释义:
明亮貌;鲜明貌。
《文选·张衡<东京赋>》:“瑰异譎诡,灿烂炳焕。”薛综注:“灿烂炳焕,絜白鲜明之貌。”隋诸葛颍《奉和月夜观星》:“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微茫几点疎星,户前相引;灿烂一钩新月,木末来邀。”浩然《艳阳天》第二章:“马连福两手插在衣兜里,仍然呆呆地站立在灿烂的阳光下。”
华丽;绚丽。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华袞灿烂,非隻色之功;嵩岱之峻,非一簣之积。”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緑秋水涓涓,芙蓉灿烂摇波面。”明何景明《画鹤赋》:“锦灿烂兮金谷,花窈窕兮朱亭。”朱德《和郭沫若春节游广州花市》:“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
形容文辞华美。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余於国朝前辈名家,亦偶见一斑……张文隐如药铸鼎,灿烂惊人,终乏古雅。”清周亮工《客索寿母诗即用客韵》:“文辞日灿烂,金石日晶荧。”
形容事情或事业辉煌;美好。
《后汉书·班固传下》:“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迪哲,备哉灿烂,真神明之式也。”宋司马光《同鲜于子骏题和乐亭》诗:“圣人垂大训,灿烂著芳册。”元张琰《出塞曲》:“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五:“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黑暗】释义:
亦作“黑黯”。没有光。
唐李商隐《杂纂》:“不得黑暗独自出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胸中寃气扼塞,距踊声屈,觉九幽十八狱,无此黑黯也。”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黑暗闷热的小屋里死一般沉寂。”
比喻社会落后、政治腐败。
茅盾《色盲》二:“他想到赵筠秋的家世,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魏巍《壮行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一个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中国,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光明的中国。”
犀角的别称。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或云犀角通者是其病。然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者一半已下通,正者一半已上通,腰鼓者中断不通。故波斯谓牙为白暗,犀为黑暗。”宋苏轼《送乔施州》诗:“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採蜜花。”自注:“胡人谓犀为黑暗。”
【黯淡】释义:
亦作“黯澹”。阴沉;昏暗。
唐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明何景明《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清王士禛《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清高鹗《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沙汀《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冰心《寄小读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枣声墙外传来,觉得十分黯淡无趣,正不解为何这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