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败坏
【全拼】 bàihuài
【释义】
  • 损害;破坏。

    《史记·酷吏列传》:“乃以纵(义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輒濆溢,败坏城郭。”《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听説你家中将你嫁人,就在今晚,以此仗剑而来,欲剿那些败坏纲常之辈。”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败坏了曾家的门庭,教出一群不明事理,不肯上进,不知孝顺,连守成都做不到的儿女。”

  • 【例句】 1、衰老是成熟细胞死亡之前的败坏过程。
    2、 一个民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崇尚礼让的风气败坏了。
    3、 大城市存在许多道德败坏的行为。
    4、 报刊上那些恶意中伤的报道败坏了该社团全体成员的名声。
    【近义词】 1. 败坏 - 废弛

    【废弛】释义:

  • 废弃懈怠。谓应施行而未施行。

    《汉书·王莽传上》:“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备策》:“州郡因循,武事废弛。”

  • 荒废;衰败。

    明陶宗仪《辍耕录·浙西园苑》:“当爱山全盛时,春二三月间游人如织,及其卒,未及数月,花木一空,废弛之速,未有若此者。”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地狱原已废弛得很久了。”

  • 2. 败坏 - 损坏

    【损坏】释义:

  • 残破;破损;使失去效能。

    《后汉书·乌桓传》:“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於郡县损坏,百姓流亡。”宋苏轼《奏劾巡铺内臣陈慥札子》:“乃敢号令众卒,齐声唱叫,务欲摧辱举人,以立威势,伤动士心,损坏国体。”《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当初有一人因牀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柔石《二月》十九:“你现在处处看见都是伤心的,损坏了你底身体,又有什么用呢?”

  • 杀害。

    《前汉书平话》卷中:“有张良知汉王损坏三将,张良即日将靴笏、襴袍、官爵於汉王面前纳了。”

  • 3. 败坏 - 摧毁

    【摧毁】释义:

  • 彻底破坏。

    《周书·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宋苏辙《过韩许州石淙庄》诗:“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懊来桥》:“家徙,垣屋摧毁,小楼内湖山如故。”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上级命令必须组织我方的一切重炮火力摧毁那个阵地,打散敌人的首脑机关。”

  • 谓悲伤之极而损及身体。

    宋苏轼《与胡郎仁修书》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明李东阳《奉议大夫刑部郎中何君墓志铭》:“士大夫闻者皆悼君贤弗克寿,且奇孟春才;哀其摧毁骨立又贫甚,贷而将事。”

  • 4. 败坏 - 松弛

    【松弛】释义:

  • 松散;不紧密。

    曹禺《雷雨》第一幕:“﹝鲁贵﹞神气萎缩,肿眼皮,嘴角松弛地垂下来。”理由《中年颂》:“她变得更加消瘦了,眼睑渐渐松弛。”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六:“一个木桶,老旧了,木板松弛了,就要肢解开来。”

  • 舒放,不紧张。

    巴金《寒夜》二八:“他的母亲吐了一口气,紧张的心略微松弛。”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笑能化紧张为松弛;若把坚冰譬喻紧张的情状,那么一笑就是春温,坚冰碰到春温,就融化为涟漪的波澜了。”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他浑身的筋肉松弛了,暗自庆幸。”

  • 引申为松懈、懒散。

    巴金《秋》二六:“疲乏渐渐地征服了他,他的精神松弛了。”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好像学生都染上了松弛懈怠的毒气。”

  • 放松;缓解。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自‘八一三’抗战以后,国民党的党禁曾经稍微松弛了一会。”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希望从它那里获得一副麻醉剂,好让矛盾松弛下去。”

  • 谓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如:纪律松弛。

  • 5. 败坏 - 毁坏

    【毁坏】释义:

  • 颓败;倒坍。

    《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宋书·张茂度传》:“父死还葬,桥路毁坏,不通丧车。”

  • 拆除;销毁。

    《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汉赵岐注:“人劝齐宣王,诸侯不用明堂,可毁坏。”《后汉书·法雄传》:“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记到,其毁坏槛穽,不得妄捕山林!’”《红楼梦》第九四回:“你二哥哥的玉丢了,白问了你一句,怎么你就乱嚷?要是嚷破了,人家把那个毁坏了,我看你活得活不得!”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年羹尧私造大将军令箭,将颁发令箭毁坏。”

  • 败坏;破坏。

    《史记·周本纪》:“今殷王紂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於天,毁坏其三正。”《百喻经·诈称眼盲喻》:“毁坏浄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七:“我的幸福完全给它们毁坏了。”

  • 枯槁,朽坏。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汉班固《白虎通·崩薨》:“所以有棺椁何?所以掩藏形恶也。不欲令孝子见其毁坏也。”

  • 6. 败坏 - 破坏

    【破坏】释义:

  • 摧毁;毁坏。

    《史记·匈奴列传》:“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宋书·五行志五》:“晧(孙皓)初迁都武昌,寻还建业,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宫,增修苑囿,犯暑妨农,官民疲怠。”宋陆游《晨起偶题》诗:“大事岂堪重破坏,穷人难与共功名。”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一张纸又要一箇钱买,则喫你破坏我这家私。”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要是到天黑时敌人不占沙家店,粮食也没遭到敌人的破坏,或没破坏完的话,一方面继续动员群众疏散,一方面派人到柏树墕去报告。”

  • 割裂使破碎。

    《汉书·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颜师古注:“故为便辞巧説,以析破文字之形体也。”《后汉书·杨终传》:“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宋叶适《钱则甫字说》:“周道衰,士不知以身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为立私智,挟污説,无不欲破坏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熙寧、寳庆之会,时师破坏经説,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

  • 破损;损坏。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二:“寇莱公寝处一青幃二十餘年,时有破坏,輒命补葺。”明徐渭《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辟犹破坏之车,既遇险於泥泞,必得良(王良)父(造父)之御,可责望以驱驰。”《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他用手指轻轻地敲着破坏的桌沿,悠悠地吹起口哨来。”

  • 损害;使受损害。

    严复《救亡决论》:“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张天翼《报复》:“我要求你给还我自由,就是请求你别破坏我们。”秦牧《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但如果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 破除;消除。

    唐朱昼《喜陈懿志示新制》诗:“有文如星宿,飞入我胸臆。忧愁方破坏,欢喜重补塞。”宋沉作喆《寓简》卷一:“更无巧伪可以破坏成法者。”

  • 扰乱;变乱;毁弃。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一:“迪(李迪)虽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过可恕。如边(贾边)特立异説,此渐不可啟,将令后生务为穿凿,破坏科场旧格。”清龚自珍《明良论》:“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三节:“故其对於北方学派,有吐弃之意,有破坏之心,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此南学之精神也。”萧红《放火者》:“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生活秩序被破坏了,饭馆关起了门。”

  • 【反义词】 1.败坏 - 维护

    【维护】释义:

  • 维持保护。

    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王阳明》:“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巴金《真话集·怀念马大哥》:“他常说:‘为了维护真理,顾不得个人的安危!’”艾青《在浪尖上》诗:“为了维护真理,必须投入战斗。”


  • 【相关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甘败下风”  独孤求败 一败 一败如水 一败涂 一败涂地 七残八败 三败之辱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分胜败 不败 不败之地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东方不败 东野败驾 两败 两败俱伤 丧伦败行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