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白眊
【全拼】 bái mèi
【释义】
  • 亦作“白髦”。牦牛的毛。

    三国蜀诸葛亮《又与孙权书》:“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晋张敞《东宫旧事》:“太子有白眊拂二。”《魏书·蠕蠕传》:“阿那瓌等拜辞,詔赐阿那瓌……露丝银缠槊二张并白眊。”

  • 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三国蜀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 【例句】
    【相关词】 .白鳍豚 [白衣天使]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帏叹何益?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白卷英雄” “白月光” “白毦兵”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伊丽莎白女王   长白山  《白马啸西风》  李白  白丽人  白云泉  白暨豚  白色罂粟  白金汉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脑白金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