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罢黜
【全拼】 bàchù
【释义】
  • 废除排斥。

    《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宋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

  • 罢免;去官。

    《汉书·孔光传》:“哀帝罢黜王氏,故太后与莽怨丁、傅、董贤之党。”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时张説、杨瑒、皇甫璟、杨相如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清刘大櫆《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 【例句】 1、马达加斯加前统治者被罢黜后前往塞席尔
    2、 他被人们罢黜
    3、 被罢黜的候选官员
    4、 日本政府周二表示,遭到罢黜的秘鲁前总统藤森具有日本国籍,而这个身分将让他得以继续留在日本这块祖先的土地上,同时也可能让他不必回秘鲁接受调查人员的侦讯。
    【反义词】 1.罢黜 - 任用

    【任用】释义:

  • 信任重用。

    《荀子·成相》:“上壅蔽,失辅埶,任用谗夫不能制。”《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唐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於是天子以公材果可任用,治人将兵,无所不宜。”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陈后主(陈叔宝)是极度荒淫昏暴的国君:亲信小人,任用阉官,赋税繁重,刑罚苛暴。”

  • 指委任起用。

    《元典章·吏部二·循行选法体例》:“各道运书吏、大都总管府司吏、上都留司吏九十个月提控案牘内任用。”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共、驩四子,于尧皆葭莩姻婭也,靖言庸回,而尧亦不得不任用之。”

  • 利用,使用。

    汉陆贾《楚汉春秋》:“北郭先生献带於淮阴侯曰:‘牛为人任用力尽,犹不置其革。’”汉王符《潜夫论·务本》:“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

  • 堪用,能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楸﹞十年后,一树千钱,柴在外。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


  • 2.罢黜 - 免职

    【免职】释义:

  • 撤销职务。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免职后,武帝数使僕射徐勉宣旨慰抚之。”唐白居易《前长安县令许季同除刑部郎中前万年县令杜羔除户部郎中制》:“远耻以退,道不失正,各从免职,亦既踰时。”沈从文《王谢子弟》:“二爷一免职下野,带了那价值两万元的爱情过南京去时,七爷就依然回转杭州。”


  • 3.罢黜 - 撤职

    【撤职】释义:

  • 撤消职位。

    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九:“因为私自减了喜富的赔款,刘广聚由区公所撤职送县查办。”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在一次工程局党委扩大会议上,老阎揭发了张孔一件严重的错误,张孔被撤职。”


  • 4.罢黜 - 罢免

    【罢免】释义:

  • 免除官职。

    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昨蒙罢免,其守丘园。”《旧唐书·睿宗纪》:“先是,中宗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明张居正《遵谕自陈不职疏》:“愚臣为不职之尤,特赐罢免,以儆旷瘝,别求贤哲。”廖仲恺《三大民权》:“这一试真利害,北京根深蒂固的几个大官也就罢免了,政府对于欧洲和会的约也不敢签了。”

  • 选民或代表机关撤销所选出的人员的职务。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 5.罢黜 - 解任

    【解任】释义:

  • 免职;停职。

    《魏书·司马跃传》:“还为祠部尚书、大鸿臚卿、潁川王师。以疾表求解任。”明张居正《答总宪刘紫山书》:“佳貺屡颁,岂敢终拒,况公今已解任,而犹惓惓不遗如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橘树》:“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至秋,果解任。”


  • 6.罢黜 - 解雇

    【解雇】释义:

  • 停止雇用。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九:“既然要解雇,当然知道他的问题了。”欧阳山《苦斗·佳期》:“大革命的时候,这种随便解雇工人的陋习,已经取消。”


  • 【相关词】 中罢 九朽一罢 乞罢 也罢 二七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休兵罢战 休罢 住罢 作罢 你方唱罢我登场 便罢 停罢 免罢 六三罢工 决不罢休 劣倦罢极 劳罢 半涂而罢 却罢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