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把戏
【全拼】 bǎxì
【释义】
  • 魔术;杂技。

    《元史·祭祀志六》:“祥和署掌杂把戏。”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所扮者备极世间骗局丑态……杂耍把戏等项。”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做把戏者,暗藏一物於盆盎衣袖之中,做定而令人射覆。”

  • 指戏文、故事等曲艺。

    元杨立斋《哨遍》套曲:“更那椀清茶罢,听俺几回儿把戏也不村呵。”

  • 比喻能耐,手段,花招。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十箇指头儿,自来不孤你,这一回看你把戏!”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三折:“欲将这把戏都参破。”《红楼梦》第十六回:“你别兴头,才学着办事,倒先学会了这把戏。”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这些把戏,我们先进的人士,先进国民党员,早已看的清清楚楚。”

  • 乱子;丑事。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莫非女孩儿不从,在轿里又弄出什么把戏?”清李渔《风筝误·导淫》:“等他女儿弄些把戏出来,待我拿住筋节,省得他欺负别人。”茅盾《春蚕》四:“那晚上荷花和阿多的把戏,也是她们谈话的资料。”

  • 【例句】 1、只有没才能的人才玩这套好莱坞把戏
    2、 好多人,包括一些董事会成员,都对这个英国把戏感到担心。
    3、 一个美女子,比世界上什么宗教把戏都好。
    4、 这最多也不过是一批低能的小人物自己干的无聊把戏而已。
    【近义词】 1. 把戏 - 幻术

    【幻术】释义:

  • 方士、术士用来眩惑人的法术。亦指魔术。

    《西京杂记》卷三:“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水浒传》第九四回:“遇异人传授幻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颠道人》:“有同游者止之曰:‘此不过翳眼之幻术耳,乌能噬人。’”

  • 2. 把戏 - 戏法

    【戏法】释义:

  • 我国传统杂技之一。表演者以敏捷的手法,造成观众视听上的错觉,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我国戏法历史悠久,据汉张衡《西京赋》载,远在汉代就有吞刀、吐火、画地成川等节目。

    宋代称“藏挟技”。见宋陈旸《乐书》卷一八七。明清称“戏法”或“戏术”。今多称“魔术”。

  • 谓不正当的手段、权术。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统治者不能够完全只靠大炮机关枪,一定需要某种‘意识代表’。这些代表们的虚伪和戏法是无穷的。”浩然《艳阳天》第十四章:“用不着慌张,我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戏法变!”

  • 3. 把戏 - 花招

    【花招】释义:

  • 武术中姿式好看但不一定实用的动作。后泛指巧妙的手法。

    《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为了安全,她悄悄地告诉孩子们一个防身的花招。”

  • 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

    老舍《全家福》第三场:“小平,记住,我们事事都要以诚相见,你刚才不该对李大妈耍这种小花招儿!”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想:韩大棒子又玩什么花招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他还是不理他,看他究竟又要耍啥新花招。”

  • 招贴;海报。

    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棚勾栏里做场,昨日贴出花招儿去。”

  • 4. 把戏 - 魔术

    【魔术】释义:

  • 杂技的一种。用极敏捷、使人不易觉察的手法和特殊的装置将变化的真相掩盖住,而使观众感到奇幻莫测。旧称“幻术”或“戏法”。亦比喻神奇的手段。

    柯岩《红领巾日志》诗:“咦?她使劲地用手揉了揉眼。是谁用魔术把房间变了个样?”

  • 【相关词】 “新官上任三把火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大把 一手把 一把 一把好手 一把子 一把手 一把抓 一把抓了两头弗露 一把死拿 一把莲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三把刀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两把刷子 两把头 个把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