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着头。
元周伯琦《天马行应制作》诗序:“曲项昂首,神骏超逸。”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茅盾《子夜》十:“他昂首四顾,觉得自己并不渺小,而且绝不孤立。”
【仰面】释义:
2. 昂首 - 抬头【抬头】释义:
同“擡头”。1.举首,仰起头。
唐皮日休《病孔雀》诗:“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后蜀顾夐《荷叶杯》词:“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水浒传》第二回:“王进谢罢罪,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高俅。”赵树理《地板》:“﹝小刚﹞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大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解放了,好人抬头。”
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
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仅照原刊抬头,弁之编首。”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跳行》:“作书出格曰抬头。《金石録》称唐之《中岳嵩山碑》,书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格。跳行者,抬头也。”《孽海花》第十九回:“小燕説话时,却把眼偷瞧,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迭连三全是‘妄人’两字。”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我的看书,和藏书家稍不同,是不甚相信缺笔、抬头,以及罗氏题跋的。”
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张贤亮《土牢情话》第八章:“没有抬头,没有落款,而且是用左手写的字。”高晓声《陈奂生转业》六:“这五吨材料,将来的发票,自然只能开奂生厂里的抬头。”
【低头】释义:
垂下头。
《庄子·盗跖》:“﹝孔子﹞色若死灰,据軾低头,不能出气。”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元萨都剌《北人冢上》诗:“低头下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老舍《龙须沟》第一幕:“南边中间是这个小杂院的大门,又低又窄,出来进去总得低头。”
卑顺貌;屈服貌。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第二节:“﹝方国珍﹞表面上有时候表示低头,实质上却要顽抗到底。”巴金《关于<春天里的秋天>》:“不仅是我,便是那个一盘粗绳和一把刀子没有能使她低头的姑娘,她想得到四十五年以后会给我写这样一封信吗?”
【俯首】释义:
低头。
汉贾谊《新书·过秦上》:“百粤之君,俯首繫颈,委命下吏。”《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闕。’”宋苏轼《策略第五》:“百官俯首就位,歛足而退,兢兢惟恐有罪。”宋叶适《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博士撰解训一二通,据案抗声读,诸生俯首听,谓之讲书。”柯岩《美的追求者·花开花谢》:“画面上是一个沉思的姑娘,极为明丽的背景衬着一个俯首沉思的形象。”
比喻屈服。
清魏源《筹海篇四》:“但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怀,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鲁迅《花边文学·算帐》:“大莫大于尊孔,要莫要于崇儒,所以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
頫首:犹低头。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百粤之君頫首係颈,委命下吏。”颜师古注:“邓展曰:‘頫音俯。’古俯字。”宋周密《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又标韵孤特,若三閭大夫、首阳二子,寧槁山泽,终不肯頫首屏气,受世俗湔拂。”梁启超《郑褧裳画引》:“百家腾跃,頫首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