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暗中。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何不把琼英、琼真暗地兑转,谁人知道。”京剧《奇袭白虎团》第一场:“它一面暗地调兵向我们进攻;一面拿谈判来欺骗人民。”
【暗自】释义:
暗中,私下里。
《朱子语类》卷一一九:“体验是自心里暗自讲量一次。”《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金玉姊妹两个再不想那日一席话一激,竟把他激成功了,也暗自欢喜。”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莫明其妙地暗自追随这个明快爽利的女孩子身后,像在黑夜里跟从一束熊熊的火焰。”靳以《跟着老马转》:“厂里各车间来参观的人望着他暗自发笑,觉得他故作紧张。”
【私下】释义:
背地里。
邹韬奋《萍踪寄语》三:“有一个女生的文卷说得有趣,她责备教师性急,说她有时学得慢些,教师往往不耐烦,她因此私下气得大哭!”亦作“私下里”。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燕大去了也,我虽然嫁了这燕大,私下里和这杨衙内有些不伶俐的勾当。”《十月》1981年第5期:“这些年,人们变得谨慎多了,私下里说话要多解放有多解放,到面对面的时候,不是打哈欠,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谁也不愿意得罪哪个人!”
自己进行的,不通过公众的;私自。
宋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诸州所差之人,若正身自愿充役者,即令充役,不愿充役者,任便选雇有行止人自代,其雇钱多少,私下商量。”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这非是我私下来,我奉着廉访夫人处分。”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人事安排改为由个人私下活动呢?”
【背地】释义:
不当面;私下。
宋周邦彦《归去难·期约》词:“佳约人未知,背地伊先变。”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你的女儿背地通书约人私合,本等该问罪的。”明朱国祯《高攀龙墓志铭》:“先辈尝背地用一阵苦工夫,故得成就。”刘大白《田主来》诗:“贼是暗地偷,狗是背地咬,都是乘人不见到。”曹禺《雷雨》第一幕:“妈,您为什么这样,四凤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公开】释义:
面向大家,不加隐蔽。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七:“小二黑也知道这事是合理合法的了,索性就跟小芹公开商量起来。”沙汀《闯关》五:“‘你要知道,我们是公开住的呢。’来客提醒着他。”
把秘密公布出来。
丁玲《韦护》第三章:“仲清竟到学生前也说起他的坏话,公开他的住址,这本来是不公开的。”沙汀《困兽记》第三章:“‘哎呀,你们是在打哑谜啦?’章桐忽然做嘴做脸的叫了,‘公开出来好吧!’”
【表面】释义:
事物的外在现象,一般指非本质的部分。
巴金《怀念萧珊》:“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我说,战争和快乐主义不能相容,这还是表面的世俗的看法。”
物体跟外界接触的部分。如:这钢筋表面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