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暗澹”。
【昏暗】释义:
见“昏闇”。
【暗淡】释义:
见“暗澹”。
【灰暗】释义:
暗淡,不鲜明。
曹禺《雷雨》第一幕:“他的面目清秀,在他灰暗的眼神里,闪烁着迟疑、怯弱同矛盾。”邹韬奋《萍踪寄语》三六:“天刚渐渐黎明,于灰暗渺茫、冷气袭人中,提着衣箱乘轮船公司所备的公共汽车直达车站。”袁鹰《祖国的泥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下的上海,我们这些空有满怀壮志的年青人,却都不自觉地染上了一些灰暗的色彩。”
【阴暗】释义:
亦作“阴闇”。黑暗;昏暗。
《后汉书·郎顗传》:“窃见正月以来,阴闇连日。”唐元稹《苦雨》诗:“烦昏一日内,阴暗三四殊。”清纳兰性德《别意》诗:“芭蕉阴暗玉绳斜,风送微凉透碧纱。”曹禺《日出》第一幕:“窗外一座座的大楼,遮住了光线,屋里显得很阴暗。”
比喻懊丧、消沉。
梁斌《红旗谱》五五:“江涛看她脸上阴暗下来,握起她的手说:‘不回去又怎么办?’”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但是梁三老汉并不高兴,他仍然是进门时的阴暗表情。”沙汀《困兽记》七:“她没有说完,她的脸色又阴暗了,恢复了一向消沉、不快的常态。”
不可告人的,不光明正大的。如:阴暗心理。
【黯淡】释义:
亦作“黯澹”。阴沉;昏暗。
唐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明何景明《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清王士禛《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清高鹗《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沙汀《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冰心《寄小读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枣声墙外传来,觉得十分黯淡无趣,正不解为何这般寂寞。”
【黯澹】释义:
见“黯淡”。
【光亮】释义:
明亮。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胡美向兜肚里摸出雪白光亮水磨般的一锭大银,对酒缸草盖上一丢。”清薛福成《妥善保护浙东新筑炮台疏》:“新式利器,必得熟手善为照料,磨擦光亮,方免銹坏误事。”蒋光慈《哭列宁》诗:“喂!呼喇喇殒落了一颗伟大的红星!喂!阴凄凄熄灭了一盏光亮的明灯!”
引申为光采,体面。
沙汀《困兽记》五:“田畴却是很爱面子的人,譬如,他总不事储蓄,有一个钱,化一个钱。必要时候,就是借钱,他也要把自己弄得很光亮的。”
光,亮光。
沙汀《丁跛公》:“他叹了一口气,掏出钥匙,把那些红红绿绿的花纸头取了出来,借着从亮瓦上漏下来的光亮欣赏了一会。”杨朔《月黑夜》:“洋油灯的灯苗颤动起来,光亮一时变得很暗淡。”
【光明】释义:
光亮;明亮。
《荀子·王霸》:“《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汉班固《东都赋》:“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闕庭神丽。”《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发迹》:“一日,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鲁迅《彷徨·祝福》:“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照耀;辉映。
《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孔颖达疏:“光明者,谓三光垂耀而显明也。”《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丰容靚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刘师培《骈文读本序》:“故能光明上下,劈棤万类。”
光大;显扬。
《吕氏春秋·尊师》:“君子之学也,説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后汉书·冯衍传下》:“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唐杜牧《答庄充书》:“自两汉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充于胸中,因时而发,大庇天下,则其道卷舒而光明矣。”
荣耀;光彩。
唐刘驾《厉志》诗:“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时枉笔墨,特赐教诲,不惟增疏贱之光明,抑实得以刻心思、铭肌骨,而佩服矜式焉。”
昌明盛大。
《国语·周语上》:“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唐柳宗元《献平淮夷雅表》:“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尹吉甫、召穆公等,庶施诸后代,有以佐唐之光明。”清刘大櫆《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价不使抑,平不使短,斛不使浮,贫富咸济,其道光明。”
磊落;坦白。
唐李翱《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某家跡蒙曖昧,心地光明,错认做歪人,久行废弃。”《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老夫妻看準姑娘的性情纯正,心地光明。”
《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郑玄笺:“且欲学於有光明之光明者,谓贤中之贤也。”后以“光明”指贤者的仪范,风采。
唐韩愈《感二鸟赋序》:“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宋范仲淹《上张右丞书》:“天下才士,莫不稽顙仰望光明。”
正义的,有希望的。
丁玲《梦珂》:“她本是为了不愿再见那些虚伪的人儿才离开那所住屋,但她便走上光明大道了吗?”
针灸穴位名。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胆经分寸歌》:“踝上五寸定光明。”注:“从外丘下行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明亮】释义:
清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石壁上即有佛影见,长三尺许,今犹明亮。”
光明而坚贞。
宋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乞退不许批答》:“卿才全而德备,积厚而施博。明亮篤诚,坐屈羣策。”
光亮;光线充足。
《朱子语类》卷七三:“譬如箇灯笼安四箇柱,这柱已是碍了明。若更剔去得,岂不更是明亮!”清东轩主人《述异记·五色小龙》:“山东蒙山中,间有石罅,窥之,水光明亮。”丁玲《团聚》二:“春的阳光似乎并没有把这房子照明亮。”
清晰而响亮。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入声韵脚,宜於北而不宜於南,以韵脚一字之音,较他字更须明亮。”徐迟《牡丹》三:“她的声音明亮如山泉,但这方面,她也严格地控制着自己,因而连她的细若游丝的行腔也是清响激越的。”
明白清楚。
茅盾《子夜》十五:“可不是!老李的话多么明亮!那就说定了,不许再弄出今天早上的事!”孔厥《苦人儿》:“同志,你也是个女人,你该明亮的:一个小姑娘家,却能说甚?”
发亮。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他要把韦珍那孩子式的模样和明亮而湿润的眼睛多望一阵,就会心软,原谅一切。”徐怀中《西线轶事》三:“一对细长细长的眼睛,那么明亮,脸上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灿烂】释义:
明亮貌;鲜明貌。
《文选·张衡<东京赋>》:“瑰异譎诡,灿烂炳焕。”薛综注:“灿烂炳焕,絜白鲜明之貌。”隋诸葛颍《奉和月夜观星》:“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微茫几点疎星,户前相引;灿烂一钩新月,木末来邀。”浩然《艳阳天》第二章:“马连福两手插在衣兜里,仍然呆呆地站立在灿烂的阳光下。”
华丽;绚丽。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华袞灿烂,非隻色之功;嵩岱之峻,非一簣之积。”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緑秋水涓涓,芙蓉灿烂摇波面。”明何景明《画鹤赋》:“锦灿烂兮金谷,花窈窕兮朱亭。”朱德《和郭沫若春节游广州花市》:“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
形容文辞华美。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余於国朝前辈名家,亦偶见一斑……张文隐如药铸鼎,灿烂惊人,终乏古雅。”清周亮工《客索寿母诗即用客韵》:“文辞日灿烂,金石日晶荧。”
形容事情或事业辉煌;美好。
《后汉书·班固传下》:“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迪哲,备哉灿烂,真神明之式也。”宋司马光《同鲜于子骏题和乐亭》诗:“圣人垂大训,灿烂著芳册。”元张琰《出塞曲》:“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五:“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璀璨】释义:
亦作“璀粲”。光彩绚丽。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文选·曹植<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张铣注:“璀粲,明浄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牡丹高丈餘,花时璀璨似锦。”冰心《寄小读者》十六:“最美的是冰珠串结在野樱桃枝上,红白相间,晶莹向日,觉得人间珍宝,无此璀璨。”
光彩绚丽之物。指珠玉珍宝。
宋叶适《齐云楼》诗:“王公占上腴,邸观角奇致;是邦聚璀璨,四顾尽憔悴。”
【皎洁】释义:
明亮洁白。
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紈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南朝宋谢灵运《怨晓月赋》:“浮云褰兮收泛灧,明舒照兮殊皎洁。”唐李端《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嬋娟更称凭高望,皎洁能传自古愁。”明张居正《贺瑞雪表》七:“始繽纷乎散絮,俄皎洁以堆琼。”茅盾《一个女性》五:“风是这样的软软,月色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静默。”
清白;光明磊落。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玄冰未结,白雪不积,则青松之茂不显;俗化不弊,风教不穨,则皎洁之操不别。”南朝宋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唐顾况《悲歌》之五:“新结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轆轤上。我心皎洁君不知,轆轤一转一惆悵。”《花城》1981年第1期:“莲花,多么美好的名字!多么皎洁的形象!”